格林厄姆奠定了安全邊際理論,費雪創立了成長股理論,巴菲特則解決了如何高效準確地選擇優質股票。
格林厄姆的安全邊際、費雪的成長股、巴菲特的特許經營權同等重要,三者都是巴菲特理論的根基,缺一不可。安全邊際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其他二者則是長期穩健獲得高回報的最關鍵因素。
什么才是為股東賺錢的企業?賺錢的事業怎樣才能不受干擾地安全進行。
費雪將競爭優勢作為安全基礎,企業成長即賺錢實現。格雷厄姆認為只有折價才能保證安全,價值回歸就是賺錢的過程。
“安全賺錢”好像就是他們的共同點!三位前輩的經驗加起來就是一部百年證券史!
優秀成長個股(投資標的)和安全邊際兩方面孰輕孰重、時間順序前后:安全邊際不一定是價格回落才產生的,也可以是價值增長產生的,因為優秀的成長個股由于后一年業績折現率的下降,價值出現上升,而此時股價還維持在當年的估值位上,此時就出現了安全邊際,下手即可。
或者就是等待,等待市場恐慌性下跌或者企業犯錯:巴老等了幾十年以14.5倍的PE、5倍的帳面資產值買入時(當年每股收益是0.36美元,買入均價5.22美元、每股凈值是1.07元),以及他等待運通發生丑聞后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