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的第三個部分是用開放的心來歷練不同的職位。我在惠普公司平均每個職位做2.5年,多次崗位輪換讓我問:變革為什么困難?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我們恐懼,我們害怕,或者我們擔心變革不成功。就像學游泳一樣,你讀再多的書,如果你不下水的話,你還是不可能成為好的游泳選手。所以如果我們沒有不同的經歷,我們可能就會拒絕變革。
像我自己學飛行也是一樣,很多人很怕飛行,可是我把它當成挑戰,我認為飛行帶給我很多樂趣,而飛行的體驗也帶來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經過了飛行以后,你的歷練、你的眼界、你的感覺跟沒有離開地面的人是非常不一樣的,你看到的世界也是非常不同。而這種歷練對你接受變革很有幫助。所以談到在我們的職業生涯當中,不一定非要換不同的公司才可以達到這種歷練的目的。你可問一下你自己:你是一輩子做銷售?還是你有機會去負責服務、負責工程師、負責財務等不同的工作?你是不是接觸過不同的市場?你是不是承擔過不同的職責?或者在不同的地區工作過?我當時很幸運,我有機會歷練過惠普大部分不同的工作,這對我接受變革、理解變革,掌握變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認為變革有的時候不是完全靠自身思想上面的調整,或者一些“斗爭”可以完成的,有的時候你需要一些導師。你需要有一些人來引導你。這個導師不一定是你的經理,他可以是你的朋友,可以是公司內部的其他不同部門的人,只要你信任他,你就可以跟他聊這個事情,聽聽他的看法。中國人說“當局者迷”,有的時候別人給你說一說,真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不斷調整態度,這樣也可以激勵我們去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所以我認為思想上的調整有助于對變革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目標有清晰的了解,我們需要用外部的評測做標準,用開放的心來歷練不同的職位。中國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有道理的。你看過的東西越多,你的歷練就越豐富,你接受變革的寬度就越大。同時我們也可以求助于一些導師,導師不一定只有一個,不同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導師,通過請教來避免自己陷入“當局者迷”的情況,我想這對掌握變化是有幫助的。
企業生態系統的文化與價值觀
接下來我要談一談文化。
任何企業都有它的生態系統,沙漠里面只有它相對應的價值觀,同樣在草原上也是一樣。惠普公司是一家相信以人為本、重管理哲學的一個公司,我自己深受“惠普之道”的影響,甚至連我家里面都用惠普之道管理的,因為我深信這里面很重要的道理。這個道理可能是永恒不變的。這個道理就是“公司只要創造適當的環境,員工必然全力以赴”,這里有非常重要的兩個部分,一個是“適當的環境”,一個是“必然全力以赴”。
什么意思呢?我常常做一個比喻,如果你在路上面你看到一個很臟的人,要把他變干凈,我總結大概有兩種不同的辦法,一個辦法是,由于這個人臟的原因是因為他不了解什么叫干凈,他不知道每天要洗澡,他不知道應該是頭發要梳整齊,他甚至不知道衣服是每天要換的,所以我們應該送他去學習正確的思想,以及學習正確的技能,他就可以把自己弄干凈了。
可是另外一種觀點是:他不干凈的原因其實不是他不知道什么叫干凈,或者不是他不愿意干凈,而是因為他所生活的地方沒有水,沒有肥皂,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如果給他水,我給他肥皂,我甚至給他香水,給他洗發精,給他干凈的衣服,第二天他肯定打扮的干干凈凈。惠普公司的管理哲學更多相信第二種辦法,就是:我們創造一個環境,我們相信員工會全力以赴。我們相信環境里面的資源是有的,我們每個員工也都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我們的管理挑戰是每天研究這個環境,這個環境是要與時俱進的。
我剛才所提到分房的事情,當我剛來大陸的時候,因為我們中國惠普是合資公司,是受國企的管理,而國企的薪資是封頂的,四百塊人民幣是最高的,經理跟一般員工的差距只有50塊人民幣。所以我們吸引人才的辦法就是創造分房的條件。那個時候沒有商品房,我們就蓋了一個300戶的宿舍樓,我每三個月組織一次分房,那個時候只有廳局級干部才有一居室、兩居室,我們年輕的小伙子40歲不到進來就一居室,這是非常好的條件。但是94年國家推動房改,我們是第一批試點單位,開始推商品房,大家擁有住房的觀念形成。這個愿望顯現出來以后,光是分配住房的政策,作用就不太大了。于是我們就推動房改,我們把房子賣給我們員工,我們讓員工貸款去買房,我們創造另外一個環境條件來激勵員工。
以前公司早上有班車,到下午五點,員工全部不見了,因為他們要趕上五點半的班車,五點就要去換衣服。后來我們把班車取消,變成交通補貼,自此就沒有五點一到到員工就離開的情況了。環境的條件不一樣,員工的行為就不一樣,我們每天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樣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員工因為這個環境而愿意每天全力以赴,這是一種管理上的哲學,這是一種信仰。
這個哲學深深影響到我的做人,甚至家庭,我覺得家里面要孩子天天去念書,你每天要求是沒有用的,你要給他創造一個環境,告訴他如果把書念好了會得到什么,告訴他為什么每天要這么辛苦去念書。你要給他這種思想,給他理念,讓他自己愿意去念書,而不是你天天盯著他念書,所以這個理念反映在公司,反映在企業,反映在家庭都是一樣的道理。
環境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價值觀。這個環境必須存在一種像我們把中國人都維系在一起的華夏文明一樣的東西。我們中國人為什么生活在一起?為什么老外會發現中國人到哪兒去都有一個唐人街出現?你沒有聽到有什么美國城、歐洲城、法國城的?這種文化和價值觀不自覺的把中國人凝聚在一起。所以企業把員工凝聚在一起,不是只要有錢,不是只要有福利,不是只要有住房,不是只要有總經理的頭銜就行了,產生更大力量的是價值觀,這個價值觀能讓我們分享一種共同的感覺。
那么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本身會起什么作用?實際上價值觀本身就是我們對是非和成敗的定義。在一次對話中我問學生,我說要是你要衣錦還鄉,你怎么衣錦還鄉法?你是要拎著兩箱人民幣鈔票回去?還是有保鏢跟在后面表示我是很大的官?或者拿著很好的名片,說我是大公司老板?這個衣錦還鄉的定義其實是我們人生價值觀的一部分。我想在座的很多優秀的博士生導師之所以選擇學術而沒有選擇企業,或者沒有選擇做像我這樣的職業人士,有一大部分原因不只是外在機遇的問題,更多他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人生成功的一種看法。所以你不可能把不同的成功標準放在一起的。
一家企業把人才維系在一起的原因是認同一套共同的價值觀。所以價值觀決定了對卓越的定義是什么:我拎兩箱人民幣回家算是衣錦還鄉,還是我今天要拿官位回去才是衣錦還鄉,還是拿博士學位回去是衣錦還鄉?同樣定義對完成衣錦還鄉的方法也是起影響的。有的人拎兩箱人民幣是去偷搶,有一些人用一種努力的方式,努力找一個工作,努力賺錢,所以,方法也是價值觀的體現。
一個企業里面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凝聚在一起,中國人說志同道合,就是因為有可以分享的共同的價值觀。惠普公司吸引人的原因不只是惠普這個的名字,更重要的是惠普公司后面的價值觀,讓這些人在里面舍不得離開,即使外面用很高的薪水誘惑他也不會,就像他舍不得離開他的家庭一樣。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有非常強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問題是我們作為一個企業人士,我們作為一個職業人士,如果我們服務于一家企業卻不認同這個文化,怎么能創造價值、實現自我?我們在這里不是為了賺錢,我們是為了一份成就感,是為了理想才來的。
所以我們常常說惠普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因為惠普公司給的錢多,而是因為惠普公司是一個培養人才很好的環境,很多人因為這個原因而加入惠普公司。惠普公司是一個做事的公司,從做事里面得到成就感,而不是因為錢多。我跟很多面試的人面談,我說你要加入惠普公司,如果你要只想要錢,我說對不起,這里不是賺錢的地方,可是它是一個學習跟成長的地方。因為企業吸引了一批有著共同價值觀的人,所以你自己要成為這個企業的優秀職業人士,你也必須很深刻讓自己認識到這個企業有什么價值觀,它對成功和是非的定義是什么,它對卓越的定義是什么,它對追求卓越的方法是什么,然后自己深深融入到里面。否則的話,會像獅子和駱駝的故事那樣,你雖然是活在草原世界的一頭獅子,可是這個獅子帶著駱駝的心,你要生存都有問題,何談發展?
惠普公司如何選拔人才,如何提拔員工,如何獎勵員工以及如何賞識員工,背后非常清晰的就是那套價值觀在發揮作用。今天在北大,我相信學校對是非、對成功的標準的定義跟企業一定非常不一樣,同樣和政府、軍隊也不一樣。如果你不能認同這家企業的文化,你就不可能在這里被選擇成為人才,更不可能被提拔,也不可能被獎勵,也不可能被賞識,我們職業經理人可能就會失去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或者我們的市場價值就因為這樣降低了。
所以杰克韋爾奇說,在企業里面碰到認同企業機制的人,他一定會步步高升,因為企業一定是找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人士。如果碰到融入企業價值觀但是偶爾犯錯的員工,會給他兩到三次的機會,因為志同道合的人難找,這種緣分難得,所以你犯錯了,給你第二次機會,讓你可以調整。如果碰到那種不接受企業價值觀也沒有成績的員工,二話不說馬上開除。這些人是公司里面非常危險的分子,既做不好,又對企業價值觀起著破壞的作用。
但是最難的是第三種人,他不完全認同企業文化,但是成績非常好,你怎么辦?我能夠很清楚的告訴大家,在我25年的職業生涯里面(不只是在惠普公司),我看到很多這樣的人最后都是被送走離開公司的。因為他越成功,越做得好,就越證明這家企業的失敗,他的成功會讓所有的員工都對公司的價值觀起一個問號。所以我談這個的目的是說,作為職業人士,如果不能有效的認同企業文化,他就很難為企業家重用,不能為企業家重用,他的市場價值就會降低,他更自然的失去掉很多成長機會。
所以惠普公司特別強調,不僅要突出業績,要有經驗技能和知識,更要有領導能力和執行惠普價值觀的能力。只有符合這三個條件的職業人士才有職業發展的機會。可是我們很多剛剛學校畢業的學生,或者工作時間不是很長的職業人士們都輕視或者忽視了價值觀認同的問題,大部分人都把重心放在業績和培養更強的能力上面。
在一個企業里面,并不是最強的物種才取得生存,不是智商滿分、考試滿分就能取得生存和發展。更重要的是你能適應這個企業摸不到可又感受得到的價值觀。你適應了這個價值觀,你才能有辦法在一家企業里面發展。一個好的職業人士為企業家所重用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要有一個企業認同的價值觀。
今天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沒有辦法把我25年的東西都說完,但我還是要再度感謝北京大學給我這個機會能在這里發表我在惠普公司25年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個演講,也謝謝《IT經理世界》的劉湘明先生給我這個機會來這兒給大家分享我的感受,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