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兩條命:生命和使命
作者:彭允好
每個人都有兩條命:一是生命,一是使命。
上天給了我們靈魂,父母給了我們軀殼,師尊給了我們知識,兄弟給了我們支持,朋友給了我們勇氣,信仰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生活給我們補充了經驗。
生命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存在,使命是體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靈魂屬性。
使命,提升人類生命的長度、寬度和厚度,使每個人活得都更有價值和意義。
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與他人不同的使命,有人弘法,有人衛道;有人著書,有人立說;有人守土,有人保國;有人生產,有人經銷;有人提供糧食,有人建筑房屋;有人紡織作衣,有人載人出行;三百六十行,努力為他們提供方便和需要,都是使命的召喚。
使命是對生命、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對他人負責任、盡義務的一種生活態度,也是展現人生價值和意義,實現人生“三不朽”的唯一階梯。
歷史以來,無數的忠臣義士把自己的生命同國家、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緊緊聯系起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處處閃耀著民族的大義和骨氣,這就是神圣的使命。
比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比如,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比如,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的“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比如,振我國威,振我軍威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等等。這樣的肩負國家和人民的重托,完成人生使命的例子不勝枚舉。
強烈的忠義愛國精神和一心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是懷有使命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而這樣的共同特征就濃縮在關公文化的字詞句段、言談舉止中。
人活著就是為了創造人生的價值,體現人生的意義,感恩一切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奉獻一切我們能夠做到的,相互關愛,相互扶持,人類社會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有時候,使命能夠給人們帶來的不是一個答案或是標準,而只是一個方向,一種信仰。
使命能給人類帶來信心與希望。就好像,在廢墟中舉目四望,看到一抹清新,在沙漠中踽踽獨行,突現一泓清泉。無論未來的結局是怎樣的,他都會因為獲得動力,因為人們相信:人生中還有值得為之奮斗的東西。
高爾基說:“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的和諧,建立自己內心的和諧。”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初都是使命而來,有使命才會有擔當,有使命才會有方向,使命感是做好事業的基礎,面對莫測的未來,使命感會讓內心始終涌動著堅強的志氣和決心,咬定青山,不懈努力,奮發圖強,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使命感給人的精神世界帶來了光明,讓人的一生變得充實、真實和誠實。
使命感讓人的奮斗歷程變得充滿樂趣和生機盎然,如沐春風而不覺饑寒。
奮斗的熱情、逐夢的激情、不忘初心的堅定、生命價值的自我肯定,都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使命!
使命不僅可以撥開奮斗之中的迷霧,更可以讓信仰之光更加璀璨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