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了衛輝“呂祖閣”和沁陽的“靜應廟”。看到四周環境,以及廟里師傅消閑自在,靜心修行。回來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么不能沉淀自己的心,把心靜下來,不與不該見的不見,不該來往的不來往,靜心的做減法。只有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心明才能悟到萬物之道。古人常講“無念則靜,靜則通神”。因此,古往今來,凡圣人賢哲,立德立業者無不以靜為修,從靜入手,以靜修心。如不能靜心,就不可能成有大器之人。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了就聰慧清醒、不會糊涂,就能過的自在、活的舒心。可見,心靜乾坤大,心清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就象常寫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要有不動聲色的靜,保持智慧的淡定和不急不躁理性的心靜,才能靜觀其變,把握主動的趨向,安心做自己的事,寫自己的字,畫自己的畫。然,學會靜觀事態變遷。切記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范云峰辛丑二月初九鄭州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