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觀念攝影”,總能讓人聯想到20世紀90年代一些亮相生猛,駭世嫉俗的攝影行為藝術。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有中國人以渾然天成,淡泊恬靜的集錦攝影風格讓“觀念攝影”披上了“中國外套”,而這種攝影風格的開創與推動者正是攝影大師郎靜山。
郎靜山
郎靜山(1892年—1995年),浙江蘭溪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郎靜山創立的集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
郎靜山大師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藝術的熏陶,他的父親喜歡收藏書畫、唱戲和照相,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在郎大師12歲時就進入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在圖畫老師李靖蘭處學會攝影原理、沖洗和曬印技藝,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約。
1925年郎大師成為中國攝影學會的創辦人,后來,郎靜山先后進入上海《申報》與《時報》,成為中國最早攝影記者。他的工作雖然是攝影記者,卻以仿畫攝影作品見長。他借鑒傳統繪畫藝術“六法”,潛心研習、加以發揮,攝制許多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而這些作品,受到人們的好評。
1928年郎大師擔任上海時報首任攝影記者,兩年后又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開設攝影課,開創了我國攝影教育先河。1931年開設“靜山攝影室”,同時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入選日本沙龍。
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
1934年,郎靜山攝影世界一卷的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入選。從此,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中獨樹一幟。
作品《春樹奇峰》
1939年震旦大學和大新公司展廳舉辦個展,從此將中國繪畫藝術理念溶入攝影,使集錦照相藝術臻于完美,出版《郎靜山攝影專刊》。20世紀60年代起,郎靜山轉而創作帶人物風景,模特兒主要為國畫大師張大千。其將道家裝束的張大千,為集錦山水中主角,創作了《松蔭高士》和《松蔭靜坐》、《飛泉幽澗》等作品。
作品《松蔭高士》
郎靜山大師用中國畫里的“定景”,也就是現在攝影里所說的“構圖”來攝影。中國畫的繪事六法里,有所謂的“經營位置”與“傳模移寫”,在用筆的時候可以取舍萬疏,去蕪存菁,而攝影則限于機械與環境對象,唯有采取“集錦攝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謂“集錦”,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
作品《鹿苑長春》
作品《松鶴延齡》
作品《云深不知處》
作品《春到》
作品《湖山攬勝》
據統計,1931年起到1939年,郎靜山大師的作品在265次國際攝影沙龍中入選,數量為755幅,至1948年底,累計入選國際沙龍為300余處,數量為千幅以上,其中以集錦攝影作品占據多數。
郎靜山大師攝影作品欣賞
郎靜山大師卒于1995年,享年104歲,他是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郎靜山大師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一生酷愛攝影的郎靜山大師,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曾經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頒贈的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稱號,他是把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的第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