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律?自律是隨心所欲不逾矩,是在有限空間內獲得自由。自律是犧牲眼前的享受,在將來獲取回報;是嚴格執行計劃,是讓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
自律可能是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但是我們的大腦偏偏不喜歡。我們的大腦更看重當下的享受,更想要紛繁的刺激,更容易分心而不是專注——這些都是進化的結果,是我們的天性。
于是我們想要自律的時候,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習慣不喜歡的事情,強迫自己按照計劃一項項完成。但是大部分人的意志力都不強,而且意志力還會在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時快速衰減,直到疲憊不堪完全放棄。
我們的大腦可以看成本能和理性兩個部分,意志力是理性的伙伴,但是它太弱太不可靠。更好的方式,是讓本能和理性達成一致。這也很困難,但是還是有可能的。
有一本書叫《象與騎象人》,生動地描述了理性和本能的抗爭。我們的本能就像是一頭大象,力量巨大,但是也有自己的主意;而理性就像是騎象人,他可以靠意志力的韁繩來強迫大象去某個方向,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大象的力量比騎象人的力量大得多。
所以應該怎么辦呢?我們需要讓大象和騎象人達成妥協才行。大象喜歡栩栩如生的畫面和故事,能夠巧妙地被說服。我們要給本能描繪未來的美好圖景,直到本能認為實現這些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要讓大象能夠使當地休息,以最充沛的體力去完成任務;我們要按照大象的節奏做事,按照精力周期來安排自己的任務。
只強迫自己自律是不行的;理性的力量太弱小了。我們要盡可能多地設想未來的收獲,時不時給自己一點獎勵,準確判斷自己的精力狀況,以及維持穩定的情緒;在這個基礎上,逐漸提高意志力的存量,才能慢慢做到自律。這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