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 貝漢 By:canta |
法國著名制片兼導演雅克貝漢
《點蟲蟲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遷徙的鳥》 ![]() 與情節虛構的商業大片不同,《遷徙的鳥》給人們展現的是自然的奇跡,沒任何人工雕琢。雅克•貝漢帶著觀眾走進鳥群,讓觀眾一次又一次萌發了觸摸那些鳥兒的愿望,面對詩一般的畫面,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遷徙的鳥》集中體現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水準———該片共有600多人參與拍攝,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還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從深邃的低谷到萬米的高空,讓人們在為鳥兒們搏擊長空而唏噓感嘆的同時,也對這些地球生靈們的艱辛奮斗而肅然起敬。
《喜馬拉雅》Himalaya, l‘‘enfance d‘‘un chef(1999) ![]() 這是一個氣蕩回腸的傳奇。
卡瑪是位年輕的頭人,他不顧及傳統,提前于老人們占卜的日子領著年輕人上路了。丹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兒子諾爾布(NORBOU),帶領孫子和其他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經過千辛萬苦,趕上了卡瑪的隊伍,又經過燒鹽占卜,預測到了風暴,領著隊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臨死前把領袖的位置讓給了卡瑪。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影片,丹雷是一個老牛仔,一個堅強的斗士;卡瑪是個反傳統的新型領袖;諾爾布是個喇嘛,一個畫家,虔誠于宗教,醉心于藝術。他們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與世隔絕的地方,喜馬拉雅最深處。性格的差異,老人的神秘死亡,人類極限的考驗,影片用真實自然的筆觸,把一個神秘遙遠的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感動,感動這自然的凄美,感動這人格的偉大,感動這靈魂的震顫……
《帝企鵝日記》 只有人會移情,企鵝不會別戀“企”,估計本來是個象形字,描繪的是一個人踮起腳來眺望或者夠什么東西。例證有:企盼、企及、企圖等等。所以,把英語的……翻譯做“企”鵝,倒是頗為準確地抓住了這種鳥的特征——總是踮起腳,伸著脖子,憨態可掬地搖來晃去。小時候看《動物世界》,最喜歡看片頭中一隊企鵝扭著屁股,每次看到這里總是樂此不疲地傻笑。也難怪,對于這么可愛的動物,誰會表示厭煩呢? 本來學的是生物學的法國導演呂克·雅克(Luc Jacquet),率領攝制組,歷時13個月,在南極的嚴寒中拍攝了紀錄片《帝企鵝日記》,便是講述了企鵝的故事。 英文名本是《帝企鵝的三月》。每到三月,南極大陸便進入寒冬,企鵝們也離開了溫暖的海洋,來到陸地上,開始歷時大半年的擇偶、交配、繁殖過程。它們蹣跚著步履,成群結隊地來到固定的地點,選擇自己的“愛人”,然后繁衍后代。這一過程漫長而艱辛:洞房之后,先是企鵝母親孕育生命,然后生出小企鵝蛋;這時父親就接班,用自己腹部厚厚的脂肪層來孵蛋,而母親拖著疲憊的身體,再遠赴海邊進食;在母親離去的四個月時間里,父親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站立著,耐心等待孩子的出生,只有在躲避冰雪暴的時候才小心翼翼地挪動身體;直到母親再次從海邊返回的時候,差不多小寶寶也已經破殼而出,這時父親再次交班,也到海邊進食,由母親帶著孩子成長。年復一年。帝企鵝便遵循這生命的循環,于冰天雪地之中,堅忍地繼續著宗族的繁衍生息。 法國人再次讓世人領教到他們對于拍攝生物題材紀錄片的情有獨鐘。美侖美奐的畫面,動聽而煽情的音樂,以及攝制人員超常的耐心、毅力與勇氣,將自然的神奇與瑰麗展現在人們眼前,讓我們猛然發現,在人類蠅營狗茍的世俗生活之外,原來這世界還有如此斑斕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