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初期醫家徐彥純在《玉機微義》中從元代醫家王好古編撰的《醫壘元戎》中的一劑方子。
原名為“加味四物湯”,就是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基礎方上加桃仁、紅花這一著名活血化瘀藥對,讓四物湯在補血養血基礎上具有了活血化瘀之功,就變成了一劑可以主治血虛兼血瘀之證的方劑,具有養血、補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可靈活運用于各種疑難雜癥,多用于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被譽為女科名方。
但是桃紅四物湯也常會用在偏頭痛、皮膚瘀斑、跌打損傷導致的瘀滯腫痛,現代醫家把桃紅四物湯加減后用于濕熱痹阻兼血瘀的痛風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
用桃紅四物湯治療痛風急性期關節炎,能取得好的效果嗎?下面來看看醫生是怎么做的?
為了驗證桃紅四物湯治療痛風急性期關節炎,與常規西藥秋水仙堿的療效差異,研究者尋去出被診斷為痛風急性期患者48名,其中男性45名,女性3名,年齡最小的26歲最大的62歲,痛風急性發作最短的1天最長的一周。把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25名和對照組23名。
治療方法:
治療組:25名患者全部服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組方(應平臺要求略去克重,感興趣可關注@中醫姜醫生聊痛風后私信)由桃仁、紅花、延胡索、蒲公英、赤芍、澤瀉、黃柏、蒼術、牛膝、青天葵、金銀花、薏苡仁、土茯苓、生地黃、白芍等組成,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一周為一療程。
內服中藥同時用雙柏散(組方有黃柏、側柏葉、大黃、薄荷、澤蘭組成研末后以溫水蜜糖調成糊狀)外敷在病患關節處,面積比病患面積略大2~3mm,厚度月半公分,每天一劑。
對照組:秋水仙堿常規治療。
治療同時均低嘌呤飲食,研究研究,避免勞累和著涼。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生理指標正常。
好轉:臨床癥狀顯著減輕,生理指標顯著改善或好轉。
無效:臨床癥狀和生理指標沒改善或加重。
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療25名,治愈10名,好轉14名,無效1名。
對照組:治療23名,治愈8名,好轉13名,無效2名。
從治療結果看,治療組的臨床療效顯著好于對照組,但二者差異性不大。
痛風這個疾病,雖然在中醫歸類于痹癥范疇,但這個痹癥和其他因為外感風寒濕熱諸邪引起的痹癥大有不同,其致病多因為人體自身生成的濕熱濁瘀諸邪和外感風寒濕熱諸邪相合導致,屬于本虛標實之證。
痛風患者,多存在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這個習慣時間長了會損傷脾胃正氣,導致皮之運化失司,水濕內停。
脾虛及腎,腎虛則分清泌濁功能下降,導致濕濁毒素內蘊,痹阻經絡,濕熱毒邪流滯于關節,所以關節會紅腫熱痛,關節功能受限,屈伸不利。
痛風反復發作,久病及腎,脾之氣血生活乏源,腎之蒸騰氣化功能衰弱,久之會氣滯血瘀,導致瘀血痹阻,從而關節紅腫或漫腫、腫脹、刺痛,病患關節周圍皮膚紫暗,一派氣滯血瘀之象。
所以對于這類痛風急性期關節炎,可用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祛瘀定痛的方法治療。
有心的粉絲可能發現,今天這個案例中所用的桃紅四物湯加減方,就是在桃紅四物湯去川芎,把熟地黃改為生地黃,合四妙散后再加延胡索、蒲公英、則IE、青天葵、金銀花等組成。方中桃仁、加紅花、延胡索,三藥具有活血祛瘀、理氣止痛的功效;白芍、生地黃,二藥具有補益肝腎、緩急止痛功效;金銀花、蒲公英、青天葵,這都是清熱解毒的要藥;赤芍、澤瀉,二藥具有活血清熱利尿之功;土茯苓,有利尿降尿酸的功效;苦寒的黃柏,苦以燥濕,寒以勝熱,藥性趨下,具有清利下焦濕熱的功效。濕從脾來,所以用蒼術健脾燥濕,使濕邪無以再生;牛膝,祛風濕、滋補肝腎、堅筋骨;薏苡仁利濕促進尿酸排泄。
總之,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解毒、祛瘀止痛降尿酸功效,所以能夠治療痛風急性期關節炎,甚至比秋水仙堿效果還好,重要的是,副作用還小。
好了,今天關于痛風調理的方法就分享到這里,我們明天早上見。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腎結石。
一年多的頭條科普,與粉絲溝通得越多,就逐漸把科普重心放到了代謝病尤其是痛風這個疾病上,是因為感同身受的深刻體會到痛風者的喜怒哀樂。所以姜醫生在2022年有個愿望,想招募1000位多年痛風患者和我一起正確降尿酸遠離痛風桎梏,可以一對一解答,個性化制定降尿酸雞尾酒方案,可關注@中醫姜醫生聊痛風后回復“報名”參與。#哆咖醫生超能團##心健康信科普##頭條周刊#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源于網絡,侵刪):2008年第6期《中國中醫急癥雜志》董旻等文章《中藥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