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補中益氣湯
黃芪30克 潞黨參20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陳皮9克 焦術15克
當歸9克 訶子15克 淮山藥20克
煅牡蠣粉15克 炙甘草6克
功能 補中健脾,舉陷固攝。
主治 一、二、三期直腸脫垂。
用法 除煅牡蠣粉外,其它藥加入藥罐煎開30分鐘,去渣留汁,放入煅牡蠣粉調勻內服,每日3次,20劑為一療程。
加減運用 如患者面色蒼白、心慌、頭暈目眩、脫出直腸常并有潰瘍等,此為血虛,可加熟地20克、白芍15克;如體弱健忘,腰膝酸痛,耳鳴尿頻,肛門松弛,多見于老人、婦人,此為腎虛,可加肉桂10克、枸杞15克、巴戟天15克、補骨脂15克、益智仁15克、龜鹿膠各10克;如肛門灼熱,腫脹,紅赤疼痛,大便干結,口干不欲飲,此為氣血虛夾濕熱,可加黃芩15克、黃連10克、火麻仁20克、枳實12克。此外可用五倍子、煅龍骨、煅牡蠣各15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名固脫收斂散,大便后涂敷于脫垂部分,紗布包扎,則效果更佳。
方歌
加味補中益氣湯,參芪麻柴陳皮良。
術歸訶牡草山藥,再配外敷治脫肛。
按語 脫肛系氣虛不能固攝所致,故本方是治療脫肛的基本方,用之收效甚佳。
典型病例 王xx,男,36歲。
自訴20年前大便后出現肛門塊物脫出,曾到xx醫院及xx醫院作多方治療無效。近年來肛門塊物脫出加重,需用手托還納,并見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曾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蹲位排便時,可見直腸全層脫出于肛外約6cm,呈圓柱形,粘膜表面有環狀皺襞,指診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診斷為直腸脫垂(1度),證屬氣虛下陷,固攝無權,治以補中健脾、舉陷固攝法,予加味補中益氣湯20劑,每日1劑,并配合外敷固脫收斂散,治療后,病人癥狀消失,大便無塊物脫出,繼服原方10劑后查:肛門括約功能正常,痊愈出院,隨訪至今無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