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痛風管理建議更新簡介
2016年7月25日,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發布了更新版痛風管理建議,新版建議內容主要包含3個總原則和11項關鍵建議。 A,每一位痛風患者都應清楚的了解本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存在的有效的治療手段,相關并發癥,以及通過將尿酸控制在目標水平來預防痛風急性發作和消除尿酸鹽結晶的治療原則; B,每一位痛風患者都應該接受生活方式的建議:包括適當減輕體重,避免酒精(特別是啤酒和烈酒)和含糖飲料,避免過度飲食及攝入過量的肉類和海鮮。鼓勵吃低脂肪乳制品,堅持規律運動; C,每一位痛風患者都應系統地篩查痛風相關合并癥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包括腎功能損害、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風、外周動脈疾病、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這些篩查應作為痛風治療的組成部分。 1,痛風急性發作應盡早治療。應該教會對疾病有充分了解的患者在在第一次預警癥狀時進行自我治療。藥物的選擇應基于用藥禁忌,病人的治療經驗,首次發作時間及受累關節數量。v 急性發作推薦的一線藥物是秋水仙堿(12小時內發作發病),開始用 1 mg,一個小時后加用0.5 mgv 口服糖皮質激素(相當于潑尼松龍30–35毫克/天,3–5天)或糖皮質激素關節穿刺和注射。嚴重腎功能損害的患者應避免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正在接受細胞色素P4503A4/P糖蛋白抑制劑(環孢霉素、克拉霉素)者禁用秋水仙堿; 3,痛風經常發作,但對秋水仙堿,非甾類抗炎藥和激素有禁忌癥的患者,可使用IL-1受體拮抗劑。為使尿酸控制在目標范圍,在使用IL-1受體拮抗劑時,需要調整降尿酸治療方案。 4,痛風急性發作預防治療前需要跟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解釋。一般建議在降酸治療的前6個月進行急性痛風發作預防治療,推薦使用秋水仙堿0.5~1mg/d,腎臟有損傷者需減少劑量。在腎功能受損或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情況下,患者和醫生應該意識到預防用秋水仙堿治療可能有潛在的神經毒性和/或肌肉毒性。應避免同時使用秋水仙堿和細胞色素P4503A4/P糖蛋白抑制劑。如果不能耐受秋水仙堿或者用藥禁忌,如無非甾體抗炎藥使用禁忌,可考慮使用低劑量的非甾體抗炎藥。 5,對于確診的痛風患者,當痛風第一次發作后就需要考慮進行降尿酸治療。所有的復發性痛風,痛風石,尿酸性關節炎或尿酸性腎結石者都需要降尿酸治療。首次診斷為痛風年齡<40歲或尿酸大于480mmol/L或伴有其他并發癥者(腎損害,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都推薦降尿酸治療。 6,降尿酸治療的病人,應定期監測血尿酸并且將尿酸控制在360mmol/L以下,對于嚴重痛風者(痛風石,慢性關節炎,痛風頻繁發作)血尿酸推薦控制在300mmol/L以下,直到晶體完全溶解和痛風治愈。不推薦血尿酸水平長期低于180mmol/L。 7,所有的降尿酸治療都應該從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直到使尿酸達到目標水平,血尿酸應該終生控制在360 mmol/L以下。 8, 腎功能正常患者,別嘌呤醇是推薦的一線降尿酸藥物,低劑量開始(100毫克/天),如有需要每2~4周增加100mg直到尿酸達標。如果使用別嘌呤醇尿酸不能達到目標水平,應考慮改用非布司他或促尿酸排泄藥或者與促尿酸排泄藥物聯合使用。如患者不能耐受別嘌呤醇也可以考慮使用非布司他或促尿酸排泄藥。 9,如患者腎功能有損傷,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別嘌呤醇的最大使用劑量。如果血尿酸在此最大劑量情況下依然無法達標,需要改用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可單用也可聯合使用別嘌呤醇),腎小球濾過率<30mL/min除外。 10,當患者存在尿酸鹽結晶,嚴重的慢性痛風石且生活質量差,通過任何最大劑量可用藥物(包括聯合用藥)都無法使尿酸控制達標時,考慮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組尿酸氧化酶。 11,正在接受噻嗪類利尿劑降壓治療時發生痛風,如有可能可考慮換藥,高血壓可考慮氯沙坦或鈣通道阻滯劑,高脂血癥考慮使用他汀類藥物或非諾貝特。http://ard.bmj.com/content/early/2016/07/25/annrheumdis-2016-209707.full.pdf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