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Douglas W. Lundy
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
編 輯:溫鑫鑫 解放軍第四六三醫院
視頻導讀
肱骨遠端骨折如涉及遠端關節面,手術難度將大大增加。此時,不僅需要恢復遠端關節面的平整,還要維持關節面的寬度,恢復肘關節的屈伸功能,預防異位骨化,防止尺神經損傷,固定鷹嘴截骨等;針對較為復雜的肱骨遠端骨折,還需采用2塊鋼板固定。講者就這些重要手術問題在視頻中進行了詳細解答。
長按二維碼觀看完整視頻
▼▼▼▼
視頻重點
? 重點一:肱骨遠端骨折分型:A型-關節外骨折;B型-部分關節內骨折;C型-完全關節內骨折。
? 重點二:手術常用體位:為了更好的顯露骨折斷端,一般推薦采用如下體位而非仰臥位。
? 重點三:常用手術切口入路:直行劈開肱三頭肌入路,肱三頭肌-肘肌入路,Bryan-Morrey入路,尺骨鷹嘴截骨入路。
? 重點四:肱骨遠端雙鋼板采用平行放置或垂直放置,至于哪種更優,目前尚無定論,可根據術者操作經驗結合患者情況選擇。
? 重點五:螺釘固定要點:固定螺釘應盡可能長,每枚螺釘應固定盡可能多的骨折塊,螺釘互相成角度交鎖固定。
? 重點六:尺骨鷹嘴截骨后可采用的固定方法:講者推薦采用松質骨螺釘輔助張力帶技術固定鷹嘴。
? 重點七:研究表明在治療肱骨遠端骨折時行尺神經前置術的患者其尺神經炎的發病率增高4倍,故不推薦常規應用尺神經前置術。
? 重點八:肘關節異位骨化的高危因素:手術時間過晚,受傷較重,合并顱腦損傷。
? 重點九:術后推薦盡早開始主動/被動肘關節功能鍛煉。
? 重點十:內固定手術最終需要達到的肘關節功能標準是:屈伸活動范圍20°-118°,前臂旋前旋后不受限。
總結
肘關節固定的最終目的是恢復肘關節的屈伸、前臂旋轉功能,術前根據3D-CT設計切口入路及固定方案,在解剖復位固定的同時,術后應盡早開始功能鍛煉,預防肘關節異位骨化,步步為營,才能獲得一個術后功能恢復良好的肘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