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是一種臨床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伴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感,可有視物不穩、晃動感、跌落感等,和一般的頭暈、頭昏、發沉、發脹與發緊感不同。患者常形容“天旋地轉感”,發作時不敢睜眼,常伴惡心、嘔吐及全身出冷汗,有些還伴有胸悶、腹瀉等自主神經癥狀,極易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恐懼。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俗稱“耳石癥”,是由于人體內耳的耳石脫落引起的短暫的眩暈,這種眩暈與頭部特定位置相關。“耳石癥”是導致眩暈發作的最常見的疾病,約占眩暈發作的1/3左右。男女比例為(1.5~1)∶2,40歲以后高發,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呈逐漸上升趨勢。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聽到“耳石”二字時,首先想到的是“耳屎”,會問是不是跟經常掏耳朵有關系。其實 “耳石”不是掏耳朵掏出的“耳屎”,耳石存在于人體的內耳橢圓囊和球囊中,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結晶,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平時耳石黏附在內耳的橢圓囊囊斑上,當各種原因導致耳石脫落,進入到負責平衡感覺的半規管中,當人體頭部位置突然變化時,脫落的耳石在半規管中移動,從而產生短暫的眩暈。耳石的脫落可能與人的年齡逐漸增長而致自然退化、內耳血循環障礙、半規管炎癥或頭部外傷等因素有關。耳石癥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改變頭位或體位后出現反復發作的、短暫的眩暈,伴特征性眼震?;颊邅砭歪t時常主訴躺下、床上翻身、低頭或仰頭時出現短暫眩暈,持續時間數秒到1 min左右不等,可伴惡心、嘔吐、出汗等。耳石癥的間歇期多無任何不適,也有部分患者眩暈發作后可出現頭昏乏力、頭重腳輕及漂浮感。耳石癥的診斷主要是行位置試驗檢查,位置試驗可誘發眩暈及特征性眼震。
耳石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規范化耳石復位治療,包括手法復位和儀器復位,在一定的角度轉動頭部、身體,把脫落的耳石從半規管倒回到橢圓囊中,眩暈就可以消失,治療有效率在90%左右。原則上藥物并不能使耳石復位,但眩暈嚴重不能耐受復位的治療患者可先臨時應用前庭抑制劑,如地芬尼多、異丙嗪,但因前庭抑制劑可抑制或減緩前庭代償,故不推薦常規使用。耳石復位后有頭暈、走路不穩等癥狀時,可給予改善內耳微循環藥物,如倍他司汀、銀杏葉提取物等。當合并其他疾病時,應同時治療該類疾病。研究表明,一部分耳石癥患者的疾病發生與缺鈣、缺乏維生素D有關,這部分患者可適當補充鈣劑。
耳石復位后的注意事項包括:
導致耳石脫落的原因被認為是耳石老化,當然,頭部外傷、慢性中耳炎、耳毒性藥物等也會導致耳石脫落。目前青年人的耳石癥也較常見,生活節奏快、疲勞、熬夜、睡眠不佳、不適當的運動、飲食不當等因素可能也是耳石易脫落的原因。因此,預防耳石癥,避免眩暈發作的方法主要是生活規律、適當體育鍛煉、避免煙酒刺激、清淡飲食、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等。為進一步規范和提高眩暈疾病的診療水平,使更多的眩暈患者得到系統規范全面的治療,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于2017年底引進了國內先進的SRM-IV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設備,能精確定位各半規管耳石,并進行有效的耳石復位治療,該儀器還可以用于評估雙側水平半規管功能、運動病治療及協助診斷及鑒別其他眩暈疾病如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等。2018年1月至今,耳石癥復位治療1000余例,復位有效率達98%以上。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在張慶主任的帶領下,建立了眩暈診治團隊。2017年、2019年先后委派1名主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赴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眩暈病研究所研修,多次參加全國眩暈規范化診療培訓班及全國各種眩暈學術會議,大大提高了總院神經內科對眩暈疾病的診治水平。2018年4月被授予“全國眩暈醫學??坡撁藛挝弧?,2018年5月開設眩暈專家門診,吸引了大量寧夏區內及周邊地區的眩暈患者前來就診,為眩暈患者解除了病痛。
當您出現眩暈癥狀,不要恐慌,及時到眩暈門診就診,尋找專業的醫生,得以規范化、系統有效的診治。 本文作者: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 陳建紅 張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