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桂枝二越婢一湯(惡寒煩躁陽往外走,石膏斂汗回陽),越婢湯(治療水腫,陽回頭),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術湯(誤用桂枝湯,發汗心下滿,原本中焦濕,小便利則愈),甘草干姜湯(誤用桂枝湯,津液不足胸陽不夠,厥咽干煩躁吐逆譫語抽筋,強心肺,陽回頭),芍藥甘草湯(陽恢復后補肌肉血脈津液,靜脈曲張),腳冰與心臟(手腳冰、四逆),健康-頭面冷手腳溫,白術去濕茯苓利尿。”
01
—
條辨三十: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煩躁,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主之。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麻黃、石膏。
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是陽在外走,里陽不夠,會有煩躁。
生病最怕煩躁,人在臨死前,會手足躁擾,無法安靜下來,動來動去。煩躁除了情志、心情,還有神志不清,看到奇怪的東西。
煩躁,脈又微弱,是陽一直在往外走。陽的作用是固、密藏,有陽在,陰才會停在里面。沒有陽,就會不斷的失水,汗流不止,炮附子下去,陽固住,汗就會停。
陽往外走,若再發汗,陽喪失的更多,不可發汗。
越婢湯:麻黃、石膏、甘草、生姜、紅棗。
(1)越婢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于治療水腫(風水),全身水腫。
(2)麻黃為青龍,石膏為白虎,青龍配白虎是很特殊的用法。
(3)一般認為,麻黃會發汗,其實不然。麻黃單用只會興奮,可以幾天不睡覺,并不會發汗,與其他藥并用(如桂枝)才會發汗。
(4)桂枝、麻黃會從太陽證一直用到厥陰證。
(5)麻黃與石膏一起用,作用是陽氣回收,陽回頭。
(6)麻黃與桂枝一起用會發汗,桂枝湯五味藥,全身肌肉里的水循環會加速,血液循環也會加速,故會出汗。
(7)越婢湯服后會出微汗,小便就會把水腫排出來,提壺揭蓋。
(8)石膏白色入肺(肺主皮毛),石膏性寒涼,但肺在胸腔,為陽之所,所以石膏看似寒涼,實則主管陽的所在,可讓胸陽回頭。
(9)越婢湯能去水腫,因為陽回頭。
石膏
石膏斂汗、去煩:桂枝湯加入麻黃、石膏,即桂枝二越婢一湯,可收斂汗,陽會回頭。可去煩躁,因為肺主魄,白天見鬼為魄,肺功能正常,人才會靜,石膏白色入肺,故可去煩躁。
石膏可去熱,可斂陽,尤指肺陽。
02
—
條辨三一: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術湯方
芍藥、甘草、生姜、茯苓、白術、大棗。
小便利則愈。
吃了桂枝湯,或患者有便秘用了攻下的藥之后,還是頭項強痛,且小便不利,心下滿(胃微痛),發熱,無汗。
(1)出現此證,原因是胃中本身有濕,中焦的濕,平常腸胃有濕、熱盛。
(2)桂枝湯下去發汗,腸胃里津液多、粘稠,受到了發汗的擾動,所以胃微痛。
平時胃濕熱的診斷方法:舌苔厚,肚子大,大便粘。
白術、茯苓:白術去濕,茯苓把濕從小便導出。去濕、利尿同時用才能把濕導掉。
桂枝:對胃不好。
白術
茯苓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術湯
(1)病人陳述,吃了藥,胃難受,小便滴答不順利,應該換成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術湯。
(2)芍藥3錢、甘草2錢、生姜3片、茯苓3錢、白術3錢、大棗12枚。
(3)8碗煮3碗,小便利則愈,前服的桂枝湯已經把表證去掉了。
心下滿去桂枝,胸滿去白芍。
03
—
條辨三二: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反與桂枝湯,以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譫語,腳攣急,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得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傷寒證:應為無汗、身痛、體重、節痛、惡寒。
此流汗、小便數、心煩、微惡寒,也不是桂枝湯證,用桂枝湯發表為開錯處方。
此誤用桂枝湯后癥狀:厥(暈倒),咽中干,煩躁,吐逆,譫語,腳攣急(抽筋),此為津液不足、胸陽不夠。
甘草干姜湯:甘草、干姜兩味藥,簡單好用。
(1)干姜性溫,可強肺陽。炙甘草可強心陽(味甘入脾,炙后苦味入心)。
(2)強心火,強肺金,火生土土生金,脾土在中間,脾功能也會增強。此為瀉南補北治病思路。
(3)專門用于桂枝湯誤用產生誤汗,肺津液不足、咽干、煩躁、吐逆、譫語、腳抽筋,都是津液不足、汗太過之癥。
(4)心肺之陽恢復,則癥狀消失。腳熱代表陽恢復。
中醫最簡單的健康標準:頭面冷(額頭),手腳溫熱(手腳心),一年四季如此。反之就是非常態,生病。
芍藥甘草湯:甘草干姜湯使陽恢復后,肌肉、血脈里的陰不足,用芍藥甘草湯補回來。
(1)芍藥為補陰的藥,補津液,腳可伸展。
(2)芍藥甘草湯,專治小腿靜脈瘤(靜脈曲張),芍藥要重用。芍藥、炙甘草可個8錢-1兩。用湯劑不用散劑。
(3)白芍主靜脈,可讓靜脈血液加速往回循環。甘草強心。
(4)芍藥甘草湯加附子,可以更熱,熱可化淤血,而非南派處方中用三七、丹皮、桃仁等方法化瘀血。
腳冰與心臟:
(1)腳離心臟最遠,有問題(熱不夠)先在腳上出現。腳冰則會在靜脈產生淤血,冷會上液體(血液)變成固態。心臟力量不夠,所以腳會冰,一般是因為吃抗生素類藥物傷到心臟。
(2)腿腳冰一般不會超過膝蓋,細微膝蓋以上血管比較粗大。若冷的部位從腳向上移,病在進。只有腳冰,淤血一般不會造成心臟病,但膝蓋以下腿腳全冰,會引發心臟病(血塊流入心臟)。
(3)四逆:手到肘一線冰冷,足到膝一線冰冷,此為四逆,說明大血管出現淤堵(用四逆湯)。手足冷:指手指到腕,足趾到踝是冷的。明白手足冷、四逆的關系,即可預防、治療心臟病。
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對癥的處方一般會服后頭昏。包括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