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包括從單體幾何、組合到單體靜物、組合,再到聯考靜物組合包括石膏像在內的全部由淺入深、多層次、多物象的全部高質量內容。
從單幅照片構圖設計上看,它不僅強調了豎構圖的縱深視覺,又借鑒了橫構圖中大師經典圖式的精髓,讓照片在縱橫經緯度上大大的拓寬了審美的層次,讓學習者既可對照寫生又可獨自審美。
《石膏幾何單體與組合訓練》
獨立的構圖,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理解作畫的完整性,須靠周圍不同的灰顏色去襯托幾何體的素凈潔白。光線充足,每個面都有不同色階的變化,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明暗調子的作用。
《水果分面與黑白灰》
分面的設計與黑白素描的還原,于最大程度上幫助美術生在回歸素描本質的路上不再浪費寶貴的時間。(大家不妨在削水果的時候也有規則地練習一下分面,煉造有雕塑家的眼光和造型意識)
《色階對比》
此階段的練習是為了幫助美術生在觀察對象時,拋開色素的干擾,直指物象黑白造型本身,更直觀的感知光線對物體產生的明暗調子,以及色階之間的微妙變化。
《常規單個靜物訓練》
單個物體的訓練是在幾何體訓練之后,對物體造型的拆分,整合,再分解、再組合,糅合了各個幾何形體的造型,我們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物品,方圓結合,相得益彰。
《黑白灰組合》
組合物體回歸幾何造型,讓我們拋開色素的干擾,可以更專注于物體本身的造型特征。除卻物體,襯布與背景也是清晰可辨,可以讓我們快速概括畫面整體的黑白灰關系。
《石膏幾何與水果的組合》
畫面放棄了大多數照片千遍一律的以主體為中心的片面強調法則,強調了完整性中對靜穆的傳達,卻又不失主體堆的分量。
《常規陶罐、瓷器、金屬、蔬果小組合》
這種桌面穩放一個主體配以三兩個蔬果作陪襯,外搭一兩塊襯布的小組合,是初學階段最常規的靜物訓練。
臺面的斑駁歷史與幾滴牛奶在鮮亮的水果面前更顯西方經典范式。
靜物的難點在于對簡單物象重組的過程中能否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水壺造型中再造局部造型,讓觀者的眼光從壺把,由上而下的滑過菜椒、布紋、姜瓣、桌面裂紋,呈現S形的視覺構圖。
在普通的靜物中找出作畫的亮點:不銹鋼茶葉壺是畫中主體,重點刻畫之處,其它水果的逆光造型,也有諸多可圈點塑造的地方,另外灰白兩塊襯布,布紋的穿插疏密節奏打破了畫面的寧靜,臺面的裂紋將我們的視覺向前牽引。前面黑暗的截面就大膽的壓重吧,它將牢牢的撐起桌面之物。
報紙原本就與馬燈互為一對,市面上是誰將它們硬是拆散,便要成全馬燈與臭鞋子組合的神話?
斑駁的墻面,裹在瓶口的紙巾,豎放的白碟子,斜躺的馬克筆,破裂的磚頭和桌面,散落的三個水果,這些匯聚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色調和諧視覺平衡的畫面。
《經典橫構圖組合》
橫構圖給人的感覺常常是靜穆、安詳、肅靜、平衡、古典、秩序,儀式感。
沒有重色主體物的畫面,只有同類色的水果,那就要主觀去處理畫面的黑白灰了。所幸幾個朝向不一的水果,明暗交界線豐富多變,白色布紋疏落有致,背景的白條紋和濺開如花朵般的斑跡打破了畫面的平靜。
不銹鋼與那一抹黃是古典大師的專利,配以歷史感的臺面,在白而不飄的襯布串聯下,是那么的爭艷與懷舊。
能將新質不銹鋼馴服得像排著隊的從良者般讓作品自由安排誰是一二三,倒也需要三分經驗,七分水平。
素描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學會取舍,此處只講疏密的取舍,筆筒文字的密度、油畫顏料的皺褶、顏料瓶蓋的螺紋,紙皮大面積的凹槽,這些都是密的部分;背景、襯布與桌面是疏的部分,你看著辦吧?
《常規豎構圖組合訓練》
近年流行豎構圖,并有大量的復合式,異位空間,仰視和俯視等多樣化的構圖,流行過后,會否視覺疲勞,而又想畫畫傳統而又純粹的低視點的構圖呢?
你是否還記得安格爾童話式的典藏?石膏耳朵的這一面呈現,讓光線的力量與穿透力徹底投射出來,那是靜穆中少有的內勁。
無論如何,都要在聚散中取得聯系,在相似中發現不同。舍得,是為了主次秩序,而主體中心并不都需要在粗暴中才能顯示其存在,反而讓其低一點,再低一點的身段更顯高貴。
金字塔的構圖推高了長征中凱琳用過的那只鋁制手提飯盒,只有南瓜的營養才能讓其維持二萬五千里路,臺面節節升高節節停頓,勺子干脆讓其連接起來,這是一段不可抹殺的歷史故事。
造型的再造,整碎的取舍,配以小碟子的靜放,讓畫面在紛雜中偶得一方凈土,不亦樂乎。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銅質水壺是從威廉克拉斯霍特的那頓早餐碗筷中偷出來的呢。水果已經確信不是塞尚家的,也不是倫勃朗家的,而是像維米爾家菜園子中那顆還沒有成熟就被偷走的雜交樹的杰作。
老式電話已經足夠多的細節可刻畫,玻璃杯的白開水也是變化莫測,還有漂亮跌宕的布紋,連同本地石榴表皮的凹凸和桌面的裂紋,足夠我們下功夫了。
《雜物組合訓練》
經過一系列的陶罐,金屬,蔬果等訓練,雜物的訓練也是異曲同工。
高而中空,反C形的構圖,高而不攀,空而不虛,加上方形紙皮作底,誰人不知,那是在方寸中練得一身好功夫。
銅墻鐵壁式的龐然大物,任其鎖拿、尖刻、石捶、球扔、食誘、煤污,我依然不動。背景簡練,渾然天成。
新舊搭配,重點是要利用報紙的白去分割、點醒畫面。
《食物組合訓練》
都說食在廣東,近年廣東聯考題多是食物題材,也說好事不過三,估計明年不會再偏考食物了吧?誰知道呢?且看且畫且練唄。
《長期作業訓練》
長期作業能提高學生的塑造能力和刻畫細節的能力,那么也挑幾幅來試試?
灰亮中流質的松動、細膩與絲絲入扣,那是高分卷的永遠法則。
對思想者的仰視是一種態度,因為沒人敢俯視他,這恰恰證明了我們的修養。
斜橫斜豎,前后兩點相壓,一張襯布輕輕托出古典,并不需要多么高級之物去襯托,點線面的構成,永遠是最佳的組合。
這布面臺燈上的花紋畫出來一定很美,這垂簾一樣的珠子背后,貌似躲藏著一個穿著繡花旗袍般美好身段的女子,這一切的似有無意的擺設,都證明了這是一個有著書香氣息的文人家庭一角。
面包屑是一個處在頑皮年紀的小孩子捏碎了隨意擺上去的,正是這無意間創造的“點”,這細碎,將一些龐然大物串聯起來,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呀!
丟勒大師,肌肉佬,骨頭兄,你們都在看什么?
《石膏像訓練》
畫石膏的重要性是每個學畫的人都懂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會畫石膏了,還有什么造型是不能解決的呢?
亞里亞斯,傳說中Theseus的情人,猶如琵琶半遮面的情態,只有這個側面的角度才最令人驚艷。
荷馬,胡子是我們的最愛,也是最痛,其它都如照片一樣,可以虛得像浮云。
貝多芬,皺鄒眉頭最好,可惜中國的石膏像質量都這等模樣,這角度正好補了石膏質量的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