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畫中常見的還有魚類。魚與我國的文化息息相關、絲絲相扣。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對有象征富裕、連年有余的魚類有著特別的青睞。在中國寫意畫中常見的題材有鯉魚、鱖魚、鯰魚、金魚等。國畫手法下表現的魚類是栩栩如生、靈動非凡的。而我們要想畫好它們,重點應體現其在水中的靈活性,只有體現出這一點才能更形象地刻畫出它們的身姿。
鯉魚
鯉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常被人們寓意為高考中舉,也寓抓住機會一躍而就的象征意義。在國畫中,還借其音意“連年有余、富貴有余”,祈福生活的美滿和富余。
【基本畫法】
鯉魚頭大、背長且嘴上長有兩條魚須,體型側扁。繪制時筆墨需靈活多變,才可使其形神兼備。
1 保持筆頭較為干澀,并蘸取重墨繪其頭部。
2 順勢勾畫魚身的輪廓。表現魚鰭時,收筆應留飛白。
3 蘸取淡墨,勾畫魚身上的魚鱗,且呈“十”字排列。
4 蘸取淡墨,大面積染畫魚身。在表現暗部結構時,反復著色可達到效果。
5 最后,調淡赭石,以筆鋒染畫魚眼,使其更有神韻。
【創作】
本幅畫作為多條柳條魚與鯉魚相配。在繪制這兩種魚時,要把握好各自的體態特征,相互之間要有呼應關系。重點處理好主次、前后的位置關系。
1 首先,繪制一條橫向游動的鯉魚。墨色的使用要靈活。
2 在其旁邊勾畫一條與其顏色、姿態、游向都不相同的鯉魚,豐富畫面內容。
3 調和赭石和曙紅,給紅鯉上色。由于角度為俯視,要處理好留白的部分。
4 最后,在兩者的前方繪制三條柳條魚,增強畫面的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