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后,自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便可聘請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中的地位是“辯護人”。許多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認為,偵查階段聘請律師僅能進去見見人,用處不大;也有些人認為可以先觀察37天,認為只要檢察院不批捕,便可大事化小,寄希望于那寥寥無幾的不批捕可能性中;更有人認為與其請律師不如搞關系“撈人”。然而,上述這些想法事實上會延誤刑事辯護的最佳時機,甚至小事化大,將案件拖入復雜的情況當中。律師的作用既體現在庭審時激昂的抗辯,又體現在閱卷時的一絲不茍,更體現在偵查階段對案件進程的有力阻擊上。根據新刑事訴訟法及相關配套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介入刑事案件,可為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法律服務內容還是不少的。
一、會見犯罪嫌疑人,初步了解案情,并傳遞親屬的關切。
除特殊案件外,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且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
當犯罪嫌疑人被刑事羈押,身處看守所這一陌生的環(huán)境中,與外界的聯(lián)系已基本斷絕,更面臨著漫長的刑事訴訟程序,其難免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從而對其接受訊問的心態(tài)造成負面影響,也會使其難以適應看守所的生活模式。此時律師的會見不僅能夠安撫犯罪嫌疑人的情緒,更是向其表達家屬對事件的關注及支持,能讓犯罪嫌疑人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應對后續(xù)的程序。
二、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解釋其所涉嫌的罪名及其量刑規(guī)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根據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
絕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對自身所涉及罪名的了解僅停留在名稱之上,對更深層次的刑法法條、司法解釋以及實踐情況均不大清楚,而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認定是依據刑法、相關司法解釋以及實踐經驗作出的綜合判斷。律師不僅能夠為犯罪嫌疑人解釋某罪名的追訴標準、量刑規(guī)定等,更能讓其知道在何種情況下將構成何罪名,讓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清晰的了解。
三、盡早了解案情,為犯罪嫌疑人制定適當的辯護策略。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對案情的了解,是成功辯護的必要條件。案件發(fā)生后,家屬對整個事件往往一知半解,即便從辦案單位中了解到的案件情況也僅是片面而殘缺的,同時由于律師無法在偵查階段進行閱卷,于是從犯罪嫌疑人口中還原案件的真實情況是整個辯護工作了解事實的關鍵。進一步說,同樣的事實,在不同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犯罪嫌疑人認為其行為構成犯罪,但在律師眼中,其行為可能并不符合相關罪名的構成要件,或者即便構成犯罪,亦有罪輕罪重之分。律師在偵查階段盡早了解案件事實,能夠提早制定辯護策略,并與犯罪嫌疑人就事實部分充分溝通,讓辯護工作盡早開展。
四、可為犯罪嫌疑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包括申請取保候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包括申請取保候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以及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申請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并非專業(yè)的法律人士,其對自己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嚴重往往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律師可根據所涉及的罪名的法律規(guī)定以及實務經驗,綜合自首、立功等情節(jié),對犯罪嫌疑人最終可能被判處的刑罰作推斷,并通過分析事實經過,提出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意見,提出變更犯罪嫌疑人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的申請。
五、可向檢察機關提出不予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建議。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眾所周知,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部門是否批準偵查機關提請的逮捕申請,對刑事案件的后續(xù)發(fā)展有重要影響,若檢察院決定不予批準逮捕,則刑事拘留將會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jiān)視居住,盡管仍有后續(xù)的訴訟程序需要進行,但此時犯罪嫌疑人已從看守所出來了。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部門根據偵查機關提交的相關材料、報告,決定是否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若此時缺少律師發(fā)出的聲音,辦案人員難免會產生應予逮捕的傾向性意見,作出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決定;若偵查階段便聘請了律師,在檢察院審查時由律師提出建議不予批準逮捕的法律分析意見,有可能成功地推動不予逮捕決定的作出,影響整個辯護進程。
六、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可向檢察機關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根據《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guī)定(試行)》第七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申請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應當說明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理由。有相關證明材料的,應當一并提供。
根據上述規(guī)定,辯護可以為已經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提出羈押必要性申請。檢察機關審查以后,如認為犯罪嫌疑無需繼續(xù)羈押的,可以要求辦案機關釋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對其變更強制措施(如變更為限保候審)。
七、可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訴或控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訴、控告。
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不僅包括提出辯護意見,還應從偵查階段始便積極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各種合法權益。犯罪嫌疑人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一知半解,難以分辨?zhèn)刹闄C關、看守所等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此時便需要律師為其講解、分析并針對違法行為代理申訴或控告。
八、可收集犯罪嫌疑人無罪或無需承擔刑事責任的證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于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
九、可制作法律意見書,就案件向偵查機關反映律師意見。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一百五十九條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向偵查機關提出意見。在案件偵查終結前,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偵查機關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并記錄在案。辯護律師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及家屬常會認為只有在庭審時才能提出辯護意見,其實,自律師接受委托介入案件后,便應根據法律、事實向偵查機關反映相關情況。如案件性質屬《刑事訴訟法》中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律師可以及時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的分析意見,并建議偵查機關撤銷案件。
十、及時獲得案件移送審查起訴的情況。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第二百七十九條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并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