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說,三千年前,這里就是屬于我們的!所以他們就選擇了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那么這真的嗎?
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是一個名叫西奧多·赫茨爾的猶太記者,這個人被稱為“以色列國父”。他出生于1895年,他最為知名的就是寫了一部叫做《新猶太區》的小說。正是這本小說,奠定了他以色列國父的身份,小說提出一個概念,就是猶太人移民找一個地方建立一個國家,這個想法受到了遍布各地猶太人的支持。
不知道是小說緣故,還是猶太人的支持,美國和英國看到了這里能得到猶太人資源,因此就積極的推動此事,不過尋找一個適合猶太人住的地方并非易事。
美國當時給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將位于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給猶太人,畢竟這里幅員遼闊,而且相對安全,但精明的猶太人,發現這里的地理位置,太過邊緣,而且挨著南極太近,并不適合經商的猶太人,長期在這里經商和居住。
這時英國也提出了兩個方案給猶太人。
第一個方案,英國打算將中東的西奈半島給猶太人居住。這個地方很接近猶太人圣地耶路撒冷,但猶太人經過一番商議后,認為西奈半島常年氣候干燥,這里最重要的就是缺水,雖然地理條件不錯,但并非猶太人最佳的選擇。
另外一個方案,英國打算把非洲的烏干達給猶太人。烏干達這個地方,其實總體來說,無論是環境和地盤,都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猶太人較為精明,而且他們世代經商,認為非洲烏干達太過偏僻,距離歐洲亞洲這些發達地區太遠,并不具備經商貿易優勢,所以還是放棄了!
還有其他國家,也提出過方案,但方案都不行給猶太人放棄了,猶太人就自己挑選了領地,最終經過討論和篩選,猶太人在地圖上,其實較為看好巴勒斯坦這片地區,
不過,1933年,隨著二戰的爆發。大量猶太人如喪家之犬般,開始逃到了各地。不過,二戰也讓猶太人看清了一個現實,沒有國家肯定要挨揍,因此,劫后余生的猶太人反而聚在一起,也因為二戰的原因,猶太人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同情,
這兩個原因,反而促成了猶太人建立以色列,而在建立以色列的道路上,猶太人在這個時刻,也迎來了一個貴人,這個人就是梅厄夫人。
正是她最終讓以色列建在了巴勒斯坦,果爾達·梅厄1898年5月3日生于俄羅斯帝國管轄下烏克蘭,她是猶太人血統,由于生活原因,小時候,梅厄的父親舉家移民了美國,并且在美國定居下來,
長大后的梅厄和丈夫,因為受到了西奧多·赫茨爾啟發,決定離開美國,遷往了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她等待時機,憑著她的天賦和魄力,成功地召集了眾多猶太財團的代表。在她的感召下,這些猶太大老板們,紛紛為建立以色列提供了資金。
1948年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猶太人終于如愿以償的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
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還有另外一個恩人,就是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和印第安人在感恩節,善待了漂泊進入美洲大陸的英國人一樣,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用善意留下了那些居無定所的猶太人。
原來在1947年,曾經有一船的猶太人,船上拉著“德國人摧毀了我們的家庭和家園,你們不要摧毀我們的希望!”的字條,在巴勒斯坦靠岸,
當地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非常的善良,讓他們住了下來,但誰也沒想到,后來正是這些人建立的以色列,卻占據了巴勒斯坦地區,摧毀巴勒斯坦人民建立國家的希望!
其后的事情,很多人應該都清楚的,不清楚的我大約說一下,這也是巴以沖突的由來,巴勒斯坦人民出于同情,讓猶太人居住下來,可是在后來,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對巴以兩國的領土,進行了邊界劃分,
結果呢,借居在這里,僅只有3成人口的猶太人,卻獲得了大量的沿海土地,這些地方土壤肥沃,并且淡水資源非常的充足;
反觀占據了7成人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只是得到了4成的土地,這些土地都是很貧瘠的地區和丘陵地帶;而耶路撒冷兩不歸屬,而是由聯合國掌管。
但實際上,現在耶路撒冷是在以色列控制之下,也因為美國和西方國家,將猶太人植入巴勒斯坦,因此才引發出了各州的后果,其后果之一就是以色列不斷蠶食巴勒斯坦,
并且引發了五次的中東戰爭,使得中東地區長期混亂,可以說現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埃及,兩伊等國和以色列緊張的關系,都和美國和西方國家,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有著巨大的關聯
而猶太人的野心也是一個關鍵,號稱中東小霸王的以色列,其實一直希望獲得更多的”應許之地“。而他們看中了巴勒斯坦,不但是這里有耶路撒冷,更重要的就是這片土地有著海洋資源,港口優勢,土地肥沃,而且地理優勢橫跨亞非,豐富肥沃的資源,而且這里的土地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而本次的巴以沖突,延伸出兩個問題
一:如果以色列再次勝利,巴勒斯坦人還有希望嗎?
二:如果以色列大哥美國衰落,以色列又能在巴勒斯坦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