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自李淵開國,唐朝的國力一直在上升,到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統治時期達到最強盛。那么自李淵到李隆基,這7位皇帝是如何讓唐朝走向強盛的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1、唐高祖李淵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主要功績是建立唐朝,統一天下。
隋末天下大亂后,各地烽煙四起,李淵也瞅準機會在公元617年舉兵反隋,他很快就攻打長安,而后李淵控制了長安的傀儡皇帝楊侑,次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后,李淵再也不偽裝了,廢掉小皇帝楊侑,在長安正式稱帝,建立唐朝。
李淵影視形象
唐朝建立時,天下還沒有統一,唐朝也僅有關中之地。李淵派遣次子李世民率領大軍先后平定了北方的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派遣侄子李孝恭平定了巴蜀、南梁等地,到武德七年,唐朝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然而李淵沒能妥善的處理繼承人問題,導致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殺,兩個月后李世民登上皇位,李淵退為太上皇,貞觀九年(635年),李淵去世,終年70歲。
2、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唐朝歷史上功績最大的一位皇帝,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皇帝。他創造唐朝歷史上第一個盛世。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后登上皇位,繼位之后,李世民虛心納諫,他聽從群臣的意見,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行休養生息、國泰民安,唐朝的國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
李世民
對外,李世民派遣大將李靖、李績、侯君集等大將先后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現了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為唐朝日后100多年的盛世局面打下來基礎。
進入晚年,李世民喜歡上了丹藥,身體狀況也開始不斷的變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在終南山上的翠微宮駕崩,終年50歲。
3、唐高宗李治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李世民第九子,他在位期間將唐朝的疆域擴到了最大,一度維持了32年之久。
李治原本與皇位無緣,因為他的兩個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先后失去繼位的資格,所以李治才在貞觀十七年被封為太子,李世民去世后繼位為帝。
李治繼位之初,繼續執行貞觀時期的各項政策,唐朝也按部就班的向前發展,使得“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對外唐朝先后滅掉了西突厥、高句麗、百濟,使得唐朝的版圖達到最大。
李治
然而李治在繼位的第六年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在他執政的后期身體不好,經常是頭暈目眩,而且在他的應允下,武則天開始參與朝政,以至于到后來朝政大權全部落入武則天手中,也為后來武則天改唐為周奠定了基礎。
公元683年,在位34年的李治在貞觀殿去世,終年56歲。
4、唐中宗李顯
李顯是李治第7子,武則天第3子,武則天成為皇后后,太子先是他的長子李弘,李弘去世后次子李賢成為太子,李賢被武則天所殺后李顯又被立為太子。高宗李治去世后李顯繼位,客觀的說,李顯在位期間對唐朝的貢獻并不大。
李顯
李顯繼位后,想要封自己的老丈人為侍中(宰相),遭到了輔政大臣裴炎的反對,李顯氣的揚言說到要把整個天下給了老丈人又有何不可,何況是一個小小的侍中,豈料這句話傳到武則天的耳朵里,于是在位56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掉,貶到了廬陵。至于皇位則由其弟李旦繼承。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發動神龍政變,迎立李顯復位。第二次繼位后李顯縱容皇后韋氏、女兒安樂公主,寵信武三思,任其陷害功臣,弄權專國,為非作歹,致使朝政混亂不堪。公元710年,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終年55歲。
5、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李顯被廢后繼承帝位。個人認為他對唐朝的貢獻也不是很大。
李旦繼位后,其母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旦雖貴為皇帝,但卻是個傀儡,連朝政都不能過問。公元690年,在掃除一切障礙后,武則天正式稱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李旦被降為皇嗣,甚至還改為武姓,此后李旦及其家人便過上了擔驚受怕的日子。
李旦
公元710年,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殺掉了想要稱帝的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迎立李旦繼位。這是李旦第二次繼位。然而李旦再次繼位后,朝堂上形成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股勢力,弄得李旦是焦頭爛額,于是在兩年后的712年李旦將皇位禪讓給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公元716年去世,終年55歲。
6、唐殤帝李重茂
李重茂是李顯第四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可以說對唐朝并無貢獻。
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死李顯后,立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帝,改年號為“唐隆”,韋后臨朝稱制,然而韋皇后這么做并不是出于公心,一心為了大唐,而是想要把持朝政大權,以便做第二個武則天。
李重茂
可是李重茂在位不到一個月,李隆基就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當政的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等政治女性。幾日以后,李重茂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教唆下,下詔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叔叔李旦,就這樣李重茂做了不到一個月的皇帝。
讓位之后,李重茂被封為溫王,開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時年二十歲。
7、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是李旦第三子,因在唐隆政變中立下大功被封為太子,公元712年接受其父李旦的內禪繼位為帝,成為唐朝第7位皇帝,他也是唐朝繼李世民之后的又一位能力比較強的皇帝。
李隆基繼位后,先是清除了姑姑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而后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為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歷史上的極盛局面——開元盛世。正如大詩人杜甫在他的詩作《憶昔》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李隆基
然而在其執政的后,李隆基開始變得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胡人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引發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將大唐從強盛達到了深淵,唐朝也由此由盛轉衰。
公元762年,在做了8年的太上皇后,李隆基于公元762年在長安神龍殿去世,終年78歲。
小結:
唐朝的前7位皇帝,除了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和殤帝李重茂以外,其他四位皇帝對唐朝的強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四位皇帝中,李淵這個開國之君在歷代開國之君中名氣不大,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治加在其父李世民和其妻武則天之間,名氣也要弱很多。名氣最響的也就是李世民和李隆基了。
李世民堪稱千古一帝,與秦皇漢武并稱,他也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堪稱是唐朝的天下之主。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歷史上自然有他一席之地,同樣他寵愛兒媳婦楊貴妃,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