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絕大多數律師都遇到過的問題,特別是執業不久的律師,很多時候“幫了忙”,不但占據了自己的時間精力,最后卻得不著一句好,反倒可能落得一通埋怨乃至怨恨。本文比較長,但值得細細看完。
首先糾正幾點“錯誤知識”:
審合同嘛很簡單,律師隨便看一遍就能發現全部問題;
看合同很快的,就跟看小說一樣,從頭到尾看一遍就明白了;
反正都是律師,誰來看,怎么看,效果都差不多;
不幫我看合同,不就是想收費嗎?
我們做律師的都知道,同樣是“看”合同,但區別可就大了去了。
真要是隨便“看一看”,只能看看有沒有錯別字,但要認真看并發現問題,那就得花不少時間和精力了。
先看審合同的基本流程,這也是必備的流程:
1.了解交易背景。律師沒有參與雙方溝通過程,所以需要基于客戶提供的書面資料及口頭介紹,形成對合同所涉交易的整體認識,并根據這些事實素材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在自身腦海中構建起法律事實。
2.明確己方訴求。律師審核合同需要有明確的立場和站位,不了解核心利益點,無法明確主要方向與審核重點、并針對性地設置合同條款,從而實現商業目標。
3.梳理法律關系。簡單一點的合同一兩頁A4紙,復雜的合同可能有幾十上百頁,涉及內容方方面面,律師需要通過法律關系的梳理,明確整體框架,并在該框架指引下將合同各板塊內容逐一進行完善,明確主次條款及重點內容。
4.識別預測風險點。特別是對方提供的文本,有可能在條款中“埋地雷”,一旦出現糾紛,這些隱藏在暗處的條款就能發揮作用。還要設想什么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什么風險。
5.制定應對措施。根據風險點設置條款,還要考慮修改條款后對方的接受程度、考慮要不要對有些條款采取“技術性處理”。
6.修改協議條款。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即有些合同條款確實沒有法律依據或與法律規定相沖突,或者與商業目標不吻合甚至直接沖突;另一個是形式,包括格式不標準、用詞不準確、前后表述不統一等。
7.反復詳細檢查。合同初審完成后,并非萬事大吉,還需反復閱讀檢查,看有無遺漏、看有沒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暢。
從上面可以看出,要真正審核一份合同,匆匆看一下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順便提一下,單是律師協會提供的《律師辦理合同審查業務操作指引》都有十來頁之多。
但很多時候,人們會直接給律師發一份合同,“麻煩幫我看看合同,比較急,很快就要簽,謝謝”
這時候律師的心中一般都是萬馬奔騰的,一兩頁的合同還好,再多就沒法看了,光是把條款逐句看完都要花不少時間。
我還遇到過有人發了份幾十頁的合同讓我“幫忙看看”。。。
審合同難在哪里呢?難在合同多樣,內容瑣碎,風險點多,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都不能排除對方故意“埋雷”的可能性,需要全文細致分析,導致審核效率低下。
律師審核合同需要花時間和當事人溝通,需要了解合同背后的事實,要分析背后的交易架構和法律風險規避,還需要對合同進行文字調整,審合同絕對不是掃一眼就能搞定。
“我的合同很簡單,改幾個字就行”
這話我們經常聽到,但客戶口中的簡單往往只是他以為的“簡單”,在律師看來卻一點都不簡單,等客戶遇到糾紛時才知道為什么都說“法律就是摳字眼”了。
除非是師徒或者合辦,律師之間基本不會隨便讓別人“幫忙”制作或修改一份文書,因為彼此都知道一份“書面文件”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有沒有模板給我發一個?”
和一般人以為的不一樣,多數范文模板其實更適合專業人士修改使用,外行人往往不懂里面一些詞句的真正含義,如果按自己的理解去套用,等到出現糾紛才悔之晚矣。
我的不少當事人就經歷了這么一個心路過程,“我哪知道是這個意思,早知道就先找律師看看了”。
其實律師的文書都是給自己的客戶“量身定制”的,就像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沒有誰的故事是完全雷同的,法律文書更是如此。
有時候看似相同的兩個法律文書,也許某個約定不同就會產生大相徑庭的法律后果。
法律圈有個著名的笑話,“你們兩方都是西藏的,為什么要約定來上海仲裁?” “我們也不懂,當時在網上找了一份協議模板就照著寫了,結果現在人家說根據合同約定,只能來上海”
所以找律師要模板也是一樣,律師擔心的是自己把模板給了別人,別人不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就用了,到時出了問題又要認為是律師給的模板有問題,簡直是無妄之災。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手里只有自己做過的案子的文書,不一定有模板,就算要給你,為了保護客戶隱私,得把里面的一些關鍵信息刪掉或改掉,還得把內容調整成和客戶情況大致相同的“模板“,這也是耗費時間的事情。
“等你不忙了,抽空幫我看看就好”
說這話的大概以為律師上的也是朝九晚五的行政班,“事情”做完就“有空”了,事實上多數律師很少有“事情做完了”的時候。
一個案子的周期至少幾個月,同時辦多個案子是常態,還要出庭、出差、會談、解答咨詢、討論案情、撰寫文書、取送文書、整理材料,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新事情”,白天8小時根本不夠用,所以加班是常態,可以說幾乎每一件事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相對重要、緊急的事務優先處理,其他的事情被擠到后面做,很少完全“空閑”。
理論上講律師每做一件事都是在擠占其他“事情”的時間,如果已付費的客戶眼巴巴地等著你給他出結果時,作為律師卻在給別人“幫忙”,真心對不起客戶付的律師費。
所以我對顧問單位或者付費合同客戶都是說最好提前三天把合同給我,越早越好,這樣我才好安排時間,如果時間太短的話,又遇上別的重要緊急的事務要處理,就不一定有時間審合同了。
“隨便看看就行,就算出了什么問題也不會怪你”
客戶說幫忙看看,如果律師真的認為只是幫忙,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處理,隨便改改就把材料發過去,有的客戶看了就會給律師打上“水平不行”的標簽,從此便相忘于江湖了。
客戶會認為你是律師,即便是幫忙改出來的材料,也應是“毫無瑕疵”的,如果后面出了問題,客戶來找律師算賬,那對律師來說,當初這個忙是不是不該幫呢?
假如一份合同有十個問題,哪怕律師免費幫他找出來九個,但客戶對律師的付出也沒有感激之情,因為剩下的那一個問題出現后就能抵消他對律師“水平”的全部信任,反而會覺得是律師“誤”了他。
現實中有些律師會假裝掃一眼,然后告訴客戶合同沒問題,忙也“幫”了,也沒耽誤什么時間,但這就是在賭了,賭以后不會出現糾紛。
如果以后真出了問題,盡管對方沒有付律師費,但他仍然會埋怨律師,那時候律師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幫我看合同,不就是想收錢么?”
其實主要原因不在于是否收費,而是上面說的那些原因,對律師來說,審合同的效果只有“全有”和“全無”兩種結果;而對客戶而言,付費和不付費,他們對律師的期望值都是一致的,追求的是自己滿意的法律結果。所以無法保證審核效果就寧愿不做,免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們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也照樣會推遲或婉拒客戶付費審合同的要求。
事實上我們也經常做免費的工作,比如免費解答法律咨詢,因為這屬于口頭交流,可以不講究表達的嚴謹、語句的通順,只要突出重點、能理解即可;而要整理成書面文字,就得講究邏輯的通順和語句的嚴謹,涉及法律后果的材料就更應嚴肅對待了。
所以排除少數“黑律師”,大多數律師不“幫忙”不是“只想收錢”,而是秉著負責任的態度,為客戶的利益著想,既然沒有時間精力保證“幫忙”的效果,不如直接拒絕,免得給客戶造成“已經找律師看過了不會有問題”的錯誤認識,從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律師不是不愿幫忙,而是不敢幫忙,不能幫忙。
總而言之,審合同不是改作文,合同是法律文件,關乎當事人切身利益,合同的目的是保障交易、防范風險。要審好一份合同,律師需要全面了解合同背后的“故事”,需要了解合同目的、當事人之間的需求、當事人的情況等等,審查交易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法律障礙,還要考慮合同涉及的各方面問題,還要做大量案頭工作,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有足夠的了解并針對性地在合同中安排預防和補救措施。隨便找人“幫忙”,猶如兒戲,得不償失。
怎么錄音取證|
離婚時如何應對面臨的問題|
為什么一審比二審重要|
委托咨詢律師時需要知道的|
什么傷情構成犯罪|
銀行卡不當使用也有重大風險|
飯局上怎么說話才更受歡迎配圖說明:使用網圖易侵權,本文照片均系作者或團隊成員拍攝,未經本公眾號或作者允許,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對本文內容進行非營利性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
本文照片拍攝于2024年江邊的理想小院,這里可自助燒烤,可打麻將,可搭帳篷,風景還算不錯。
關注公眾號,點擊“發消息”,聯系律師、查看專欄內容
加星標或看完后點擊下方“贊”“在看”,準時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