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古建,就剩唐代這八座了,保護古建人人有責...

我們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是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反觀埃及、歐洲等地,公元前多少世紀的建筑都有留存,我們卻沒有,因為他們是磚石,我們是木結構,木結構非常脆弱,我們只有盡力保留一個較大的基數給后人,才有可能流傳得更久遠。

而現在我們卻眼看著大量古建失修待毀,讓后人拿什么證明五千年的文明史?后人又會如何看待我們這個不知道保護文化遺產的時代呢?

山西的平遙因為保存下來完整的古城墻而舉世聞名,但是在過去每個縣城都有城墻的時代沒人會聽說過這個山西的小縣城,別處的毀掉了,這里的留存了下來,今天平遙的百姓因此受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古建筑都是不可再生的,他們都是后代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今天的善待,為子孫后代留一片福地。

期待您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為拯救傳統文化做些實際工作。

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唐大華欣賞古建筑之美。

檐角平直一直被當做唐代建筑的一個特征,這一判斷的主要證據來源是敦煌壁畫,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中繪有大量佛殿造型,與今天的現存實物做對比可知結構上采用寫實手法,但這些寫實壁畫幾乎全部是檐角水平無上翹。

敦煌盛唐320窟壁畫,所繪佛殿檐角平直,敦煌壁畫中的佛殿大部分是這種風格,但反觀現存的八座唐代木結構建筑,除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只有一個前檐沒有表現檐角外,其余七座檐角或多或少全部上翹,這些木結構建筑在其千年歷史上經過無數次維修,有的更是經過明顯改造,現在看到的檐角外形有可能是后代修繕的結果,很難說是不是唐代原貌,沒有說服力。其實莫高窟唐代壁畫中也能找到一些檐角上翹的實例,只是比例較少。

莫高窟初唐220窟的一座小殿屋頂,可見檐角明顯上翹

這張也是莫高窟初唐220窟的一座小殿,檐角也是上翹的

莫高窟初唐321窟的一組建筑,檐角上翹

以上圖片引自《敦煌石窟全集》

我們再來看一看唐代留存下來的磚石仿木建筑的檐角是個什么樣子,這些磚石建筑沒有經過后代改造,更能保留原貌

陜西唐貞順皇后敬陵石槨,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這座石槨頂部是仿五脊頂造型,很低矮,只是意會,但仍沒忘記在四角刻出了明顯的檐角上翹(圖片來自網絡)

從這個角度看檐角上翹非常突出(圖片來自網絡)

河北贊皇治平寺石塔,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有三層仿木結構的塔檐

這是第一層塔檐,略有上翹,從轉角處椽子的排列可看出弧度

這是第二層塔檐,偏右的檐角處可看出椽子排列的明顯弧度

這是第三層塔檐,檐角上翹非常明顯了

山西長子法興寺燃燈塔,唐大歷八年(773年)

燃燈塔的塔檐上翹很明顯

山西澤州青蓮寺惠峰石塔,唐乾寧二年(895年)

惠峰塔的塔檐上翹明顯

從上面壁畫和磚石仿木建筑實例中可以看出,從初唐到晚唐,都有檐角上翹的實例存在,檐角平直與上翹是并存的。

再來看看現存的八座唐代木結構古建筑:

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

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

山西澤州青蓮寺藏經閣,唐大和七年(833年)

山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甘肅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景福二年(893年)

山西長子布村玉皇廟前殿,推斷唐代

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推斷唐代

山西平順天臺庵大殿,推斷唐代

這八座唐構檐角個個上翹。

通過上面的實例可知檐角是否上翹只是唐代建筑師們的一個選擇項。

唐代以后檐角平直消失了,幾乎所有建筑都采用檐角上翹,這是為什么呢?我想除了美觀方面的原因還有功能上的原因,上翹的檐角可以阻止戧脊上的瓦壟滑落。戧脊主要以瓦條堆疊而成,重量大,時間久了易滑落,上翹的檐角則可以阻止滑落。

敦煌壁畫中大量出現屋角平直的建筑,是畫工圖省事省略了檐角上翹嗎?不是,有證據表明檐角平直的建筑在唐代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先來看看檐角是如何上翹的

這張圖是一座金代建筑,但類似結構從唐中期一直到清代廣泛應用。

轉角處使用了粗大的大角梁,使屋脊下來的斜線至此改變了角度,椽子直徑遠小于大角梁,在與大角梁相接處用三角形的生頭木托墊,椽子逐漸抬高,上翹的弧線形成,有的建筑使用三角形的子角梁,使上翹更加突出。

再來看看檐角不上翹的

這是敦煌莫高窟431窟的北宋窟檐,敦煌地處偏僻,技術更新慢,這座窟檐仍然使用了唐代手法,轉角處大角梁用材較小,比椽子粗不了多少,而且是內高外低斜置,所以轉角處幾乎沒有上翹。

431窟檐幾乎沒有屋頂斜度,看得不是很明顯,再看兩個明顯的

這是一座遼代五脊頂木槨,屋檐平直,轉角處沒用角華栱,角梁從脊槫處一直斜搭到出檐最末端,內高外低,中間沒有改變角度的地方,所以整個屋檐是平的。(感謝風雨行進兄提供圖片)

這是一座遼代九脊頂木槨,屋檐也是平的,檐角處可以看到伸出的明顯斜置的大角梁,是從平槫一直斜搭到檐角,內高外低,中間亦無改變角度的地方。(感謝風雨行進兄提供圖片)

遼代和敦煌地區一樣,技術更新緩慢,一直沿用唐代做法,仍保存下來一些檐角平直的實物。

中原地區由于技術更新快,審美變化等原因,唐以后檐角平直的做法已經消失了。

唐代畫家揚升的《蓬萊飛雪圖》中的建筑,我們來看看檐角,揚升活躍于714年-743年間,屬于唐代的中前期

把上面的圖放大,可見前面這一組建筑全部是檐角平直的

畫作后面有一座四角攢尖頂的塔形建筑,全部檐角上翹

同一張畫中既有檐角平直,也有檐角上翹,再次印證了唐代建筑檐角平直與上翹并存(古畫圖片截圖于高清書畫數字博物館)

唐代有這么多檐角上翹的實例,所以現在推斷唐構檐角是否平直已經不應該作為評判標準了。

唐代三百多年是中國建筑發展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唐以前的木結構建筑雖沒有留存,但從一些磚石仿木遺存中可以看出結構都比較簡單,唐代發展迅速,達到巔峰,而且這個巔峰至今沒有被超越,佛光寺東大殿可稱為唐代大木作技術的代表作,宋代開始走下坡主要的技術革新基本都是在唐構基礎上簡化,金代繼承了這一趨勢,元明清三代更是大刀闊斧地簡化,至民國水泥等西式建材、方式引進,中國木結構古建筑壽終正寢,我一直認為唐以后的中國古建筑發展史也可以總結為一部偷工減料的發展史。

欣賞一下八座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筑

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五十年代發現時清代已翻修過屋頂,七十年代維修時遵循那時恢復歷史原貌的思想重置了屋頂,仿照敦煌壁畫檐角盡量平直,現在去觀賞這座古建筑可以看到轉角處椽子與橑風槫打架的不正常現象

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檐角上翹

山西澤州青蓮寺藏經閣,唐大和七年(833年),檐角上翹。藏經閣經過了后代多次改造,但屋頂的主要梁架結構仍保留了明顯的唐代特征,且有創建碑刻為輔證。 我寫的斷代分析 >>>

山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檐角也是上翹的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得很明顯

甘肅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景福二年(893年),屋頂損毀,現在的屋頂是五十年代加的簡易頂,沒有轉角處的構造。

山西長子布村玉皇廟前殿,推斷唐代,這座大殿的屋頂金元時期有過較大改造,加高了蜀柱、駝峰等,提高屋面舉折以利于走水,可以說是金元屋頂下包著一副唐代木結構梁架。

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推斷唐代,三十年代梁公發現時二層已在清代有較大改造,九十年代維修時仍是遵循恢復歷史原貌原則重置屋頂,追求檐角水平,現在這里可看到轉角處椽子與橑風槫打架

山西平順天臺庵大殿,推斷唐代,屋角上翹很大。個人認為這座大殿在元明時期屋頂有過較大改造,把駝峰換成更高的蜀柱以利走水,轉角處也大改,才形成今天如此高的上翹,但主體梁架仍是唐代風格。

關于維修的問題,過去還原歷史原貌的維修思想應該放棄了,往往是還原不回去反倒弄成了仿古,應該提倡的是現狀加固,古建筑上千年的歷史中難免會有后代改造的痕跡,保留這些痕跡更真實,也更有研究價值,好在近兩年在山西看到的一些維修項目都是現狀加固,要堅持下去,切莫再走回頭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鋪作構件之
目前已去過中國僅存的三座唐代木結構,中國最久遠的前十木構建筑,中
直擊:山西一古建無人敢拆 現代建筑紛紛為其讓路!
時間好像偏愛山西這片土地
[轉載]古建筑木結構建筑掃盲圖
古建枋類種類細分(典藏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青冈县| 武城县| 巴东县| 徐水县| 滕州市| 柏乡县| 宿松县| 桓台县| 诸城市| 江门市| 丰宁| 汝阳县| 仲巴县| 三门县| 莱阳市| 南康市| 临朐县| 德州市| 荆州市| 阳朔县| 榕江县| 山阳县| 华宁县| 三江| 吴忠市| 留坝县| 万源市| 敦煌市| 班玛县| 玛沁县| 汉源县| 西华县| 景德镇市| 九江县| 怀柔区| 合水县| 仪陇县| 明光市| 伊吾县|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