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指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這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利用榫卯結構,兩塊木結構之間可以達到嚴密扣合,“天衣無縫”的程度,因此也就不需要釘子了。
榫卯結構多達數十甚至上百種,歸納起來主要是:橫梁之間點與點的連接、面與面的連接、以及三個部件乃至多個部件連接這三種類型。我們歸納了33種最經典的榫卯模型,看看是否能給現代的工業生產帶來什么啟發。
一、點與點的連接
1、楔釘榫
2、挖煙袋鍋榫
3、圓柱丁字結合榫
4、圓香幾攢邊打槽
5、抄手榫
6、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7、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8、直材交叉結合
9、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10、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11、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二、面與面的連接
12、平板明榫角結合
13、厚板悶榫角結合
14、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15、走馬銷
三、三個以上部件的連接
16、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17、云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18、扇形插肩榫
19、傳統粽角榫
20、雙榫粽角榫
21、帶板粽角榫
22、高束腰抱肩榫
23、掛肩四面平榫
24、圓方結合裹腿
25、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26、攢邊打槽裝板
27、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28、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29、三根直材交叉
30、加云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31、插肩榫變形
32、柜子底棖
33、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Geeker說
還記得小時候玩的魯班鎖,應該是最初接觸到的榫卯結構。盡管古人不懂物理和高等數學,但是卻把機械原理和拓撲學玩得爐火純青。當然,對于現代建筑和現代家具來說,榫卯結構的實用價值已經大大降低,我們只把他們作為藝術或者收藏品來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