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相信香港人對這句話再熟悉不過了,也可以從中看出風水在香港是多麼重要。香港人講究風水,可謂事無鉅細,無論是生兒育女、紅白喜事,還是蓋樓、投資,都要請風水先生看一看。
▲香港風水師
不僅普通小民相信風水,香港的富豪們更是津於此道,不亦樂乎。他們都配有自己的御用風水師。當年人稱小甜甜的亞洲女首富龔如心逝世後,第一個跳出來宣稱對其遺留下來的巨額財產有繼續權的,竟然是她生前的御用風水師,多少體現出了風水師的吃香。
▲形形色色的風水用品。
▲不少香港人認為維多利亞港就像一個「聚寶盆」,給香港帶來財氣。
風水信仰為什麼可以在香港長盛不衰?這與香港特殊的人文社會環境分離不開。
香港的風水文化可謂是香港不同時期內地移民潮的產物。一般說來,中國的風水理論定型於唐宋時期,並形成了以江西風水為代表的 「 形法派 」 和以福建風水為代表的 「理氣派 」。1842年香港開埠之後,越來越多的贛、閔、粵客家人來到香港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原有的風俗習慣和信仰文化,這應該說是香港風水文化盛行的基本原因。
大眾傳媒的大肆渲染和公益機構的「風水行為」,也為香港的風水文化營造了社會氛圍。一些電臺、電視臺經常會請一些 「相學專家 」 談運程、看掌相或講星座。當年的港英政府採取了「不干預」文化政策,為香港本土文化自由發酵提供了一個相對包容寬鬆的環境。再加上香港人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人渴求做人上人,有時候非常需要一個精神慰藉。
香港神秘習俗「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三角民間的巫術儀式,希望藉由此儀式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打小人的習俗早在盛唐時期已經流行,稱為「厭詛」或「厭勝」,是一種具詛咒作用的巫術,但現時純粹是一種民間習俗,用以宣洩內心的不滿。「打小人」被香港初步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習俗近年亦吸引不少訪港旅客參觀,《時代》週刊更曾於2009年將之列為亞洲安慰心靈的最佳事物之一。
▲婆婆在給顧客「打小人」。
打小人的時間各地廟宇不一,最為盛行的日子是「驚蟄」。「驚蟄」依民間的說法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也因此各種污蔑不堪之物也開始活動,因此必須在此時打小人以免小人為害。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聖地。每逢驚蟄,都有不少人前往當地的進行打小人活動,從前多為老人家,近年也有年輕人參與。
▲「打小人」口訣
首先阿婆會先問你的姓名,然後把你要打的對象寫在小人紙上。接著開始燒香祭拜,阿婆嘴裡唸唸有詞(咒語),把小人紙放在磚塊上用拖鞋用力地拍打,又再換背面繼續痛打。而後把小人紙放到老虎嘴邊沾一沾,像是讓老虎嚇嚇他,再把紙片包在黃色的紙老虎裡面,在生豬肉上繞幾圈。灑白米後把小人紙連同那隻紙老虎一同燒掉。
在香港沒有一座大型建築物不講究風水。關於建築物風水最為經典的故事,莫過於港島中環各大廈的「風水鬥法」。
匯豐銀行地處香港扯旗山山腳的「龍穴」,因山坡形似低垂的馬頭,在維港飲水,故曾被風水大師寓之為有助提升運勢的「天馬飲水穴」。為了保持其風水之優勢,匯豐銀行將其前方一直到香港渡輪碼頭的整片地皮買下,發展成為公園,取名為「皇后花園」。
就在其業績如日中天之時,中資背景的中行闖進了香港,並在其邊上建起了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以竹子節節拔高為形象理念,設計者貝聿銘將它形容為「雨後春筍」。可是大廈落成後,所佔據的風水格局卻給鄰居帶來了麻煩。香港的風水師出來說,中銀大廈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許多尖角和刀刃一樣的稜線,特別是那貝氏特色的「三角式」頂端,猶如犀利的鋼刀,刀鋒一面對著港督府,一面直指匯豐銀行,佔盡風水之餘,也破壞了督署和匯豐的貴氣。
▲匯豐銀行架起「大炮」。
於是,為了避開中銀大廈那柄尖尖刀刃帶來的壞運道,香港展開了一場風水大鬥法:匯豐銀行在它的樓頂上面架了兩尊鋼炮,比林則徐當年抗英用的大炮還大,炮口瞄準中銀,意為「刀來炮往」;而禮賓府(時期稱為港督府)則是「以柔克剛」,在面朝中銀的方向種了六棵柳樹擋剎,並在花園裡修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旋轉噴水池,寓「時來運轉」之意。
後來,中環的商廈越來越多,夾在中銀和匯豐中間的長江集團,在風水師建議下,建成了四面都像個盾牌的造型,高度上也巧妙地避開了「刀炮」相對的位置,雖然屢被批評不夠美觀,但勝在建成後一直安然無恙。
▲中銀大廈與匯豐銀行間夾著「四面堅盾」的長江集團中心。
在中銀大廈旁興建的花旗銀行大廈則採取了呈書本開頁形狀的設計,其開口正好與中銀大廈的尖角相對應,據說亦是為了阻擋殺氣。
▲右側為花旗銀行大廈。
如果你在香港不努力,連風水都救不了你。
如果只是單單相信風水,聽天由命就可以了,但是絕大多數香港人仍然在努力奮鬥,試圖找回當年胼手胝足的「獅子山下」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對於風水堪輿之說,多數人只是將其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行色匆匆的香港人。
香港的工作節奏非常快,香港的自動扶手電梯的速度比大陸的快,香港人的腳步總是急匆匆的。對於香港人來說,休閒就是休閒,工作就是工作,這是一種敬業的太度,更是一種職業道德。在香港,兩種時間,兩種方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魅力。
如果遇到挫折困境時能借助風水一改頹容,迷茫無助時能借助風水換回平和心境,或許很多人不但不會認為被「風水佬呃(騙)」,反而會認為物超所值了。
資料來源:香港風水網、香港文匯報
編輯: 陸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