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傳來“劉秀的兄長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消息。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劉秀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于色,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
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
人物簡介
duersi
劉秀(前6年—57年2月),字文叔,西漢末年南陽郡人,出生于西漢南頓縣。史稱:漢光武帝。
劉秀雖名為皇族后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支旁庶的一脈。他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杰,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處事極為謹慎。
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
據《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后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
大戰昆陽,新室崩塌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后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此時,小小的昆陽成為了新、漢兩方爭奪的首要目標。昆陽,位于昆水北岸,故而得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昆陽之戰,新莽四十二萬大軍的統帥、大司空王邑好大喜功,犯了兵家大忌,數十萬大軍在昆陽堅城之下受挫,攻城多日不下,士氣大損。王邑手下的納言將軍嚴尤在 剛剛攻城之時就建言大司空王邑:“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王邑則曰:“吾昔以虎牙將軍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當先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邪!” 以此可以看出,新莽軍主帥大司空王邑是何等的驕縱與輕敵,這也是昆陽之戰新莽四十幾萬大軍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劉秀和綠林軍的將領們則抱著死戰的決心, 無不以一當百,勢不可擋,故能在昆陽城下,以少勝多,力破強敵。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于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韜光養晦,出巡河北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則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劉秀的兄長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劉秀的兄長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對劉秀來說,無 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于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 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更始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 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得封武信侯。獲得了經營河北的機會。
赤眉軍攻入關中。他擇機占領洛陽,截斷赤眉軍歸路。不折一兵,消滅了一二十萬的大敵。后來恢復了漢朝。
若您對刀劍感興趣也可加龍泉鑄劍師李師傅的私人微信號:LQDJLL
獲取更多知識可關注中華刀劍公眾號:zhonghuadao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