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朝代內和平遷都,而明成祖遷都這個蝴蝶翅膀的煽動,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
自北宋以后,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并第一次超過北方,從此中國的經濟中心從北方轉到了南方。而位于長江三角洲西端的南京和其上下游的采石、瓜洲一起構成的江防體系是保證江南安全的直接屏障。同時,南京自身的地理條件也十分優越。因此,幾乎所有占據江南的地方性政權都以金陵作為首都。明太祖朱元璋也以金陵作為基地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其實,如果按照正常的走向,北京不太可能會作為首都了,而名字也應該叫北平,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環山,俯瞰中原,號為形勝。唐朝安史之亂之后,北京在全國的地位日漸顯著。北京是遼的南京,金元兩代的首都,元代稱為大都。
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改稱北平。徐達將城中部分居民遷往汴梁(開封),拆毀了元朝宮殿,其在舊址堆土筑成景山;為了便于防守,將北面城垣南移。由于運河淤塞,南方的物資主要改由海運和陸運轉運。這樣,原本繁華的元朝京師大都城變成了一座相對冷清的北方邊城。
可以說此時的北京已經失去了其作為首都的意義,雖然朱元璋想過要遷都,但是也是想遷都西安,而不是北京,但是一個人的到來,讓北京重新煥發了活力,這個人就是朱棣。
▲《鄭和下西洋》中的朱棣
洪武三年,明太祖第四個兒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燕王之國,在北平設立王府,俗謂燕京。從此北京成為了北部邊防的重心。
如果沒有靖難之役,那么北京依然是北部邊防的重心,但是不會成為首都,隨著朱棣造反成功,當上了皇帝,北京的地位就扶搖直上了。
靖難之役后的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應該是明成祖授意)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人民以充實北京;被強令遷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為了遷都北京,明成祖還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修建北京皇宮和城墻,疏通運河,將自己的陵墓建在昌平,這是向大臣們表明,自己鐵了心的要遷都了,你們不要阻止,但是還是有大臣反對,明成祖一一革職或嚴懲,從此再也沒有人敢體遷都一事。
永樂十八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新修的北京城周長四十五里,呈規則的方形,符合《周禮·考工記》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京為京師,但在南京仍虛設了沒有太多實權的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
遷都北京以后,就形成了無數現代人心向往之的,天子守國門,這激起了無數人心中的自豪,再加上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明成祖遷都儼然成為了正確的不能在正確的事情了。
但是,事實上,明成祖遷都也不完全都是有利的,對于北部邊防,明太祖朱元璋已經做了非常周密的考慮,從東北到西北,整個北邊邊防是一個完整而均衡的體系,朱元璋重點經營的是長城以外的衛所系統。在長城以北數百上千里的縱深內,以哈密、河套、定襄、開平、遼陽等戰略要地為據點,編織起一道彼此呼應的第一防線,并未動用早已殘破不堪的長城。
加入北方的游牧民族繞開第一道防線,進入長城以內,還有朱元璋在山西、河北、山東一線設立的第二道防線,然后是黃河防線、效法南宋設立的淮河到大散關的第三道防線,乃至最后的長江天險!
這四道防線,第一確保了北部邊防以及對于北方的控制力,第二就是確保了國度南京的安全。
但是朱棣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這些部署便都廢棄了,哪怕僅存的第一道防線,也會因為北京稱為首都,而被打破目前的均衡,使西線漏洞百出!
遷都北京,就是把國家的政治中心遷到了第一道防線,自此保衛首都將成為邊防第一要務,必將破壞北防系統的均衡!在任何朝代,任何國家,首都絕對不能被攻破,否則就有亡國之虞。事實上,為了防護北京,大明將耗盡國力,全面翻修長城,增筑從晉北到山海關的‘九邊’來拱衛北京。
大明的國力有限、邊防開支只能靠漕運千里迢迢運送而來,為了鞏固九邊,保護北京,大明不得不將北防系統退縮內守。先是廢撤了西線——由哈密衛撤退到嘉峪關,再縮到河套,以后又放棄河套,退守到晉北。給蒙古各部的死灰復燃創造了機會。而后又在東北大踏步后退——從鴨綠江畔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南,繼而放棄了能同時威懾蒙、滿的開平衛,向南退守至居庸關至山海關一線。這就放松了對東北的控制,給女真的興起留下了空間。女真正是在明朝對東北弱控制力下漸漸崛起,直到最后威脅到了明朝的統治 。
事實上,遷都北京不合適,曾經得到上天的預警,剛剛遷都幾個月的永樂十九年初夏,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盡皆焚毀。
當然遷都依然有遷都的好處,遷都北京以后,全國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云十六州后,燕云十六州已有約500年不在漢族朝廷中央政權控制之下;而靖康之變后,整個華北地區也已經有近250年由少數民族統治。成祖遷都后,北京及其周邊成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域,漢族政權對華北的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件事情是要考慮利弊的,沒有絕對的利和弊,只能考慮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各位看官,你對此事有和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