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第二波分封諸侯之際,周公對自己的兒子伯禽抱以很大希望,而伯禽也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記住老爹的教導。可是他到魯國后又如何呢?世上的道理其實并不復雜,關鍵在于如何實踐把這道理做踏實了,而伯禽這位公子哥治理下的魯國,終究沒能如當年周公的寄托一般,成為扶持周室的一棵棟梁大樹。
事實上,如果說有這么一棵大樹,那便是成王冊封的另一個諸侯國。
會不會是這個諸侯國呢?
他的領地,其實就是以往殷商的舊地,在武庚叛亂敗亡之后,這塊以往的帝王之家便被封給了他。應該說,周公的胳膊肘沒有往外拐,好地方都留給了自己兄弟。但是好地方到手,是否能建設成富強之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日后的歷史同樣證明,老九的子孫也沒能給姬家爭氣一把,這個衛國在整個周朝時代,談不上有強盛之時,甚至還不如伯禽的魯國爭氣。
(或許是因為朝歌是殷商舊都,衛國的歷代君王,多少都感染了一點商紂王的好色氣質)
叔虞的老媽自然不是武王的正妃,據說武王在寵幸她之后,曾經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與天神相會,天神告訴他說:
“阿發呀阿發,你聽哦跟你講嚯,你這個兒子,生下來要給他起名字叫虞,然后給他一塊封地叫唐,那樣才好捏!”
這個唐地在哪呢,有人說是山西的翼城一帶,有人說是太原一帶,后來的唐高祖李淵顯然相信后一種觀點,所以他在太原起兵建立起來的王朝,就叫做唐。
可是也有人說這個說法其實不對,唐國本來就有,是殷商的屬邦,武庚叛亂那會,這唐國還起兵策應了一把呢,只是因為周公的東征勝利,所以這小小的唐國之亂,才被平息。自然這唐國的封地,也就需要有一個新主人。
《呂氏春秋》說,到這個時候,叔虞才成了唐國的新主人。據說那時成王也還不大,和這位小阿弟叔虞常玩在一起,大概是某一次閑暇無事,這位成王哥哥就拿著一片桐樹葉子逗弟弟玩,說要冊封弟弟,而冊封的證明就是這片葉子。這本是兒童的游戲,可卻被小阿弟當真了,樂顛顛地去告訴叔叔周公大人。那周公就來找成王了,說:“天子你要冊封叔虞當諸侯啊?”成王說:“嗨,這小阿弟真是好笑,我跟他鬧著玩呢!”周公卻是一本正經:“天子無戲言啊,每說一句話史官就會把它記載史書上,讓有關人士傳誦呢!”
于是,這事就這么定下,叔虞也就有了自己的封地,那便是被周公蕩平了的唐國。至于這唐國后來又改稱晉國,那就是叔虞后代的事了。
這因一時戲言惹出來的這次分封,從某種意義而言,才真正成為了日后周王室的依靠。周公所期待的參天大樹,居然不是自己兒子伯禽所受封的魯國,也不是老九受封的衛國,而是這個小阿弟叔虞無意之中得到的晉國,歷史的無妄之巧合,就在這種細節之中體現出來,令后人感慨萬千,卻不知該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