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湘富(廣東星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級律師、仲裁員)
一、遺囑執行人制度的源來與發展
遺囑執行人,有的國家也稱為遺產管理人,是指對死者的遺產負責保存和管的人,在遺囑繼承及遺贈中有權按照遺囑人意志實現其遺囑內容的特定的人。借助于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可以使遺囑人的意志得到真實的體現,使遺囑內容得以實現,使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等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利得到有利的維護,其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在法律上,遺囑自被繼承人(遺囑人) 死亡時開始生效。但遺囑生效后,遺囑如何執行,尤其是有關遺產的分割、遺贈的完成以及債務清償等,均必須經過一定的行為和程序才能實現和完成 。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制度早在古羅馬法時初現端倪,但當時的遺囑執行人,原則上為繼承遺囑人人格的繼承人,他只是受遺囑人指定對遺產進行臨時性的管理。現代民法上的遺囑執行人制度,起源于日而曼法的“中介受托人”(Salmann) 制度規定的遺囑執行人。這一制度規定,財產所有人可以指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其死后,依照其意思表示管理和處分其遺產。后來的法國、德國、日本、瑞士等大陸法系國家逐漸將“中介受托人”制度發展為近現代意義上的遺囑執行人制度,最早被列入民法典的是1804 年的《法國民法典》。目前,遺囑執行人制度已逐漸為現代各國立法所接受。《德國民法典》第2197-2228條、《瑞士民法典》第517-518 條、《日本民法典》第1006-1021條、《法國民法典》第 1025-1034條、英國《1925年遺產管理法》(the Administration of EstatesAct 1925)、《1925年司法法》(theJudicature Act 1925)、《198年高等法院法》(the Supreme court Act 1981)以及美國《統一繼承法典》(1969年)都對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制度的基本內容作出了規定。我國《大清民律草案》第1523條規定遺囑人可以以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一人或者數人。我國《澳門民法典》第五卷第八章“遺囑之執行”以專章形式規定了遺囑執行人的內容。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五編第三章“遺囑”也專設“執行”一節。不過,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在遺囑執行人權利來源的認識與法律規定上有所差異,導致其內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可以因遺囑人指定而產生,也可以根據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而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即是如此規定)。在英美法系國家,遺囑執行人是由遺囑人指定產生的。我國民法典第四章“遺產的處理”中專門談到遺囑執行人和遺產管理人,規定:繼承開始后,遺囑執行人為遺囑執行人。被繼承人在遺囑中只指定遺囑執行人的,該遺囑執行人即為遺產管理人。
二、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之主要職責
綜合各國或地區立法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45條至1163條的規定,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之職責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其一,清理遺產,編制遺產清單。
編制遺產清冊或者清單是遺囑執行人或者遺囑執行人最主要的一項職務。通過編制遺產清冊,可以清晰地掌握被繼承人的遺產種類、數量及負債情況,為此后進行清償繼承債務、交付遺贈物及交付剩余遺產奠定基礎和依據。遺囑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就職后,盡快編制遺產清冊也可以有效防止遺產的散失或他人的侵奪。
其二,向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報告遺產情況。
其三,保管遺產,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損毀、滅失。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應以善良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義務妥善保管遺產。此之所謂“保管”,是指不改變物或權利的性質而為之保存、改良及利用等行為而言,不包括處分行為。但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為保存遺產可實施必要的處置,即可為保存上所必要的處分行為。如遺產為鮮活、易腐之物,如不及時加以處分便會毀損、滅失,此時遺囑執行人為保存遺產之必要自可出賣而保存其價款。且此種處分行為,無須經法院或其他選任機關的同意,可單獨為之。
其四,申請法院公告搜索繼承人、遺產債權人及受遺贈人。
關于搜索繼承人的公告程序,各國或地區立法例有規定法院依遺囑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或檢察官的請求而開啟者,如日本民法;還有規定法院應主動開啟繼承人搜索程序者,如中國臺灣地區“民法典”。
其五,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如查明被繼承人是否留有遺囑,確定遺囑是否真實、合法等。
其六,清償債權、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交付遺贈物。
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非經公示催告遺產債權人、受遺贈人的程序,不得對已知的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償還債務、交付遺贈物,即使在公示催告期限內亦是如此。同時,公示催告期限屆滿前,遺產債權人、受遺贈人也不得請求遺囑執行人或管理人清償債務或交付遺贈物。公示催告期限屆滿后,既有遺產債權人又有受遺贈人的,債權之清償優先于遺贈物之交付。對于遺產債務的清償應當按照一定的順序,存在多個遺產債權人的,有優先性質(如設定了抵押權)的債權先于普通債權受償;對同一順序的債務無法全部清償的,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只有在清償完畢債務后尚有剩余遺產的,才能按照遺囑或者法律規定進行繼承。
其七,按照遺囑或者法律規定分割、移交遺產。
在公告搜索繼承人的期限內,有繼承人出現,則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即應向其移交遺產。如果有兩個以上繼承人的,則應當進行遺產分割,將分割后的遺產交給繼承人。而債權是否清償及遺贈是否交付,均在所不問,因清償債務及交付遺贈物,是繼承人的義務,遺囑執行人或管理人僅因繼承人有無不明而代為履行其義務而已。若期間屆滿,仍無繼承人出現時,遺囑執行人或管理人于清償遺產債務、交付遺贈物后,如有剩余遺產,則應移交國家或集體經濟組織。
其八,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的忠實、審慎注意義務,未盡其義務或者損害利害關系人遺產利益的,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撤換。
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執行職務時,應負何種忠實、審慎注意義務,各國或地區立法例鮮有規定,但學說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遺囑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所負的注意義務應依其是否受有報酬而不同,受報酬者負善良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未受報酬者,則負與處理自己事務同一的注意。如胡長清先生認為,“就一般法理而言,受有報酬者,應為善良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反之,未受有報酬者, 則僅負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論遺囑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是否受有報酬,均應負善良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義務。如史尚寬先生認為,“遺囑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程度,與失蹤人財產執行人或遺囑執行人之注意義務程度相同,不應因其請求報酬與否而異其注意程度。”我國民法典第1145條規定:遺囑指定的遺產管理人未盡其義務或者損害繼承人及遺產債權人之利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換。
三、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
1.由遺囑人在遺囑中指定遺囑執行人
此種遺囑執行人的產生方式在各國立法中均有規定。一般認為,遺囑人自己在遺囑中選定的遺囑執行人最能夠尊重遺囑人的意愿,因此,由遺囑人在遺囑中指定遺囑執行人是遺囑執行人產生的最為合理的方式。遺囑人可指定一人或數人擔任遺囑執行人,而被指定人要取得遺囑執行人的資格還需具備另外兩個條件:一是被指定人同意接受指定。二是被指定人符合立法所規定的遺囑執行人的條件。
2.遺囑人在遺囑中委托第三人代為指定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如果遺囑人在立遺囑時沒有合適的遺囑執行人的人選,或認為委托他人代為指定遺囑執行人更符合自己的心愿,遺囑人即可通過遺囑委托第三人代為指定遺囑執行人。德國、日本民法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二一九八條第一項規定:“被繼承人可以把確定遺囑執行人人選一事托付第三人。”《日本民法典》第一零零六條第一項規定:“遺囑人可以以遺囑指定一人或數人為遺囑執行人,或委托第三人指定遺囑執行人。”同時,兩國民法還規定,受委托代為指定遺囑執行人的人在接受委托后應盡快作出指定,并通知繼承人。
3.由法院或親屬會議指定或者撤換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此亦為遺囑執行人的產生方式,日本民法中規定,無遺囑執行人或失去遺囑執行人時,家庭法院因利害關系人請求,可以選任遺囑執行人。德國民法中規定,如果被繼承人在遺囑中請求遺產法院任命一名遺囑執行人,則遺產法院可以作出任命。我國臺灣民法中規定,遺囑未指定遺囑執行人,并未委托他人指定者,得由親屬會議選定。同時還規定,親屬會議不能召集或經召集而未能選定時,由法院指定遺囑執行人。我國民法典規定遺囑指定的遺囑執行人未盡義務或損害繼承人及遺產債權人之利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換。
4.由法定繼承人擔任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一般是由各繼承人共同推選。
當遺囑人未指定或未委托他人指定遺囑執行人,或指定的遺囑執行人不能執行遺囑時,全體的法定繼承人可成為共同的遺囑執行人,當然也可由他們共同推舉一人或數人作為代表來執行遺囑。這也是我國民法典第1145條規定的內容。法定繼承人作為遺囑執行人在我國繼承法中無明文規定,但在民間,由法定繼承人執行遺囑已形成習慣,應予以認可。但我國民法典有此規定,第1145條規定:“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就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為多人的,各繼承人皆可為遺產管理人,但為了更好地進行遺產管理,全體繼承人可以推選一人或者數人作為遺產管理人,由其進行遺產的管理活動”。在國外立法中,韓國民法明文規定了法定繼承人可作為遺囑執行人。
5.由遺囑人生前所在單位或者繼承開始地點的基層組織、民政部門作為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這主要是我國學者的觀點,民法典也沒有禁止性規定,并且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也客觀存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遺囑人所在單位及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往往對遺囑人和遺囑人的財產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從有利于遺囑執行的角度出發,他們在一定條件下亦可作為遺囑執行人。我國民法典第1145條對此作了進一步規定,“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人,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囑執行人。法定繼承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擔任遺囑執行人的,不得辭任,但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除外”。
四、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的法律責任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無論是選定的還是指定的,其職務都是忠實、謹慎地執行遺囑,實現遺囑的內容。這既是遺囑執行人的權利,又是遺囑執行人的義務。對遺囑執行人在執行遺囑,分配被繼承人的遺產中可能會因為遺囑執行人的過錯(怠于執行或者不依照遺囑意圖執行等),給遺囑繼承人帶來損失的,此時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遺囑執行人涉嫌犯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我國民法典第1148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對于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的一般過失造成損害行為的,將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因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過錯導致遺囑繼承人損失
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因為缺乏法律意識或者工作不盡職盡責,未仔細審查遺囑的,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職位應當被撤銷,同時退還所收取的全部價款。如果因此給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帶來損失,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二)、遺囑人隱瞞真實情況導致遺囑無效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工作應當盡心盡責,但如果遺囑人違反忠實告知義務,隱瞞財產真實情況,導致遺囑無效,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已收取的費用不予退還。如果遺囑執行人的費用尚未支付的,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有權以實際工作內容為限要求報酬。
三)、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故意隱瞞、篡改和毀損遺囑
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故意隱瞞、篡改和毀損遺囑的,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的職務應當被撤銷,遺囑執行人已收取的費用應當全部退還。繼承人、受遺贈人有證據表明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的行為對其造成了財產上的損失,即便遺囑執行人是無償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均有權要求遺囑執行人、管理人賠償。
四)、遺囑執行人未按照遺囑的意思表示執行遺囑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未按照遺囑的意思表示執行遺囑,其職務應當被撤銷,其已收取的費用應當全部退還。
五)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過失導致遺產價值受損。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執行遺囑時,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遺囑的指示執行遺囑,如果因未盡善良注意義務或者主觀過失導致遺產價值受損,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六)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為謀私利,惡意侵占、低價變賣、與他人勾結盜竊等對遺產進行侵害,且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刑法應當完善對于遺囑執行人或者管理人的犯罪處罰規定。
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為謀私利,做出惡意侵占損毀、低價變賣、與他人勾結盜竊遺產等行為的,已經造成損害的,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與遺囑人簽訂的委托合同有約定違約金或其他賠償條款的,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還應當依照這些條款進行賠償。同時,如果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經濟損失巨大或者情節嚴重、觸犯刑法的,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還應當承擔觸犯盜竊罪、職務侵占罪、侵占罪、挪用資金罪等罪名的刑事責任。如果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管理人與第三人勾結故意傷害或者殺害遺囑人的,應當承擔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責任。目前我國刑法對于遺囑執行人或者遺產執行人的刑事責任還沒有規定,應當盡快完善。但是因為意外事件、不可抗力原因或者除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以外的第三人的過失或故意犯罪,即使導致了遺產的受損,遺囑 執行人、遺產管理人應承擔任何民事賠償責任。
作者: 廣東星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歐湘富律師
參考文獻:國慶如律師《民法典中的遺囑執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