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委托“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后臺。
本文編輯字數5439字,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句話:↓
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使你更加強大。
這句話曾經鼓勵過無數人熬過最苦的日子,促使他們像涅槃重生一般,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就好像我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主人公一樣,他曾歷經生死劫難,卻用極高的智慧和樂觀態度,直面厄運,成就了一段傳奇。
他就是——Richard K.Bernstein(理查德·K·伯恩斯坦,后文簡稱Bernstein)。
Bernstein本人,圖片來自army
Bernstein在12歲的年紀里,就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31歲的時候,由于各種并發癥導致病情惡化,醫生判定他僅剩不到5年生命。
但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花盡心思尋找方法,最終找到良方,不僅僅挽救了自己,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甚至開始一系列絕地反擊。
在與命運抗爭的歲月里,他越活越健康越過越快樂,如今85歲的他,依舊活得風生水起,還成了享譽國際的醫生(以前是個工程師),并且幫助著無數和自己命運相似的人度過重重難關。
而這一切,都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
1934年,Bernstein出生于紐約市,小時候的他調皮又可愛,而且非常聰明,像是所有家庭一樣,父母對他抱著無限期望。
然而,1964年的一段時間里,Bernstein開始覺得自己有點不大對勁。
比如,他突然間變得非常口渴,總想喝很多很多的水,而且常常感覺非常餓,盡管吃了很多,體重卻在不斷下降,同時他倍感虛弱和疲勞,情緒也不大穩定……
圖片來自annarborfamily
父母于是帶他去看醫生,沒想到卻查出了1型糖尿病,那年,他才12歲。
確診后,Bernstein全家人頓時陷入了無限恐懼和悲傷中,父母擔心失去他,因為1型糖尿病如果管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因為劇烈的血糖波動,導致出現生命危險。
即便是護理得當,壽命也有可能比預期壽命短,比如英國糖尿病協會在2010年的一份數據報告中就寫到:①
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傳統上壽命較短,預期壽命比普通人減少了20多年。
往后的每個日日夜夜里,Bernstein的父母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中,怕他突然失去意識,怕他出現嗜睡癥狀,怕他嘔吐等等。
但他們更害怕的是,隨著1型糖尿病的發展,可能帶給Bernstein更深遠的并發癥,比如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
怎么辦?難道坐以待斃?不可能,于是父母和Bernstein一起,為了抗擊1型糖尿病,做了十足的努力。
在當時,醫學界正在探究食物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
人們普遍認為,心血管疾病是因為吃了大量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還有高膽固醇食物,最終造成的。(真相是制糖業,和甜食制造商賄賂研究人員、機構和組織,將責任歸咎于脂肪和膽固醇)
由于許多糖尿病患者,甚至是兒童,膽固醇水平都比較高,所以醫生們開始認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類并發癥(心臟病、失明等),都是由于他們所吃的脂肪引發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減少可能帶來的并發癥風險,Bernstein接受了醫生建議的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占比每日飲食的45%熱量)飲食。
同時,他每天都要注射胰島素,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注射過程,是緩慢而且痛苦的,也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上圖(以前用的胰島素注射針管,每次都要蒸煮消毒,圖片來自thediabetescouncil)
這一堅持,就是將近20年的時間,他一直謹遵醫囑,做的非常好,然而,收獲的結果卻并不如預期……
先說注射胰島素,由于吃進去的高碳水食物會增加血糖,所以Bernstein不得不補充非常大劑量的胰島素,但是頻繁的注射過程,已經摧毀了他大腿皮膚下的所有脂肪組織。
而且,盡管攝入的脂肪不多,他的血液膽固醇卻變得非常高,不止如此,Bernstein不斷感覺到身體健康狀態在變差。
比如他腿部下半部分的感覺變得不再靈敏,這表明他患上了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可能導致截肢)。
圖片來自kansasfootclinic
比如他的眼瞼出現灰色沉積物,視力開始惡化,并且患上了夜盲癥(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癥狀)和早期白內障。
再比如,他的尿蛋白開始持續走高,后來發現自己患上了慢性腎病,并且病情在加劇。
在當時,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患有1型糖尿病,且出現尿蛋白飚高的人,通常預期壽命僅有5年,甚至更少。
這一切讓Bernstein噩夢連連,當時他正值大好年華(31歲),有善良美麗的妻子,有自己熱愛的工程師事業,還有3個孩子,最大的才6歲。
所以,他無比希望自己可以活下去,至少看到孩子們都長大立業。
父親看到Bernstein昏昏沉沉的狀態,于是建議他不妨開始刻意健身鍛煉,看看能不能有所改善,Bernstein開始了2年的“擼鐵之旅”……
Bernstein辦了健身卡,開始每天去健身房“擼鐵”,期望通過運動,讓身體自我恢復,甚至變得更加強壯。
圖片來自o2fitnessclubs
但是,盡管他控制了運動量,還是常常會在鍛煉后,因為能量消耗而出現諸如心慌、氣短、頭暈等低血糖癥狀。
頻繁的低血糖事件,讓Bernstein感覺并不是很好,他變得暴躁而且易怒。
更讓人失望的是,無論多么努力,他仍舊保持著115磅(1磅約等于0.9斤,即103.5斤)的體重沒有變。
是的,運動并沒有讓他變得更好,這讓Bernstein倍感壓力,好像就必須要接受命運的既定安排一樣。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1969年10月,轉機出現了……
一天,Bernstein正在整理醫學設備期刊,無意間在一本名為《實驗室世界》(Lab World)中,看到了一則廣告。
廣告中介紹了一款新型的血糖儀(類似現代版的血糖儀),可以僅用1滴血在1分鐘內測出血糖。
這讓Bernstein很是興奮,要知道,在以往的日子里,他都不得不用傳統的方式,通過尿液來檢測血糖(通常不具有及時性,并且不準確)。
Bernstein就想買一臺這樣的血糖儀,來跟蹤血糖,好讓他有足夠依據去了解自己的狀況。
圖片來自chriskresser
但是,當時這樣的設備只賣給醫院和醫生。
幸運的是,Bernstein的妻子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他用妻子的名義,訂購了一臺,盡管非常貴(650美元,相當于現在的近5000美金那么多),他也覺得非常值。
買回來后,Bernstein如獲至寶,開始每天測量5-7次自己的血糖,這也讓他第一次,更加直觀更加準確也更加具體化的,看到自己的身體在如何工作,這是一個美麗的開始。
于是,在接下來的4年里,奇跡開始悄悄發生……
檢測血糖,讓Bernstein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的情緒為什么波動巨大。
原來,他每天最低的血糖為40mg /dl(2.22mmol / l),最高可能達到400mg / dl(22.2 mmol / l),而正常的血糖水平約為85mg / dl(4.72 mmol / l)。
血糖的不斷大起大落,最終就會給情緒的起伏,帶來莫大的影響。
血糖走高,圖片來自scopeblog
為了不讓自己的血糖出現如此大的變化,他開始每天進行一些實驗性調整,比如減少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米面糖)的攝入,這可以相應減少胰島素的注射量。
于是,非常高或非常低的血糖水平開始變得不那么頻繁了,這讓他的情緒狀態穩定了很多,也激發了他繼續探究下去的勇氣。
在監測血糖到第三年的時候,Bernstein通過當地的醫學圖書館,訂閱了很多關于糖尿病原始文獻的副本,并且興奮的發現,很多動物實驗顯示,如果血糖正常化,可以預防甚至逆轉糖尿病并發癥。
這讓他很是欣喜,然而當他拿著自己的發現,展示給醫生看時,醫生卻反駁道“動物不是人類”“人類血糖不可能正常化”。
因為有了希望,Bernstein并沒有氣餒,這一次,他決定把自己當成小動物來做試驗…
Bernstein每隔幾天,就對自己的飲食,還有胰島素注射量,做一次實驗性改變,并且嚴格記錄血糖變化。
最終,Bernstein發現:減少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才是讓血糖回歸平穩的關鍵。
接著,Bernstein開創了6-6-12規則,即每天吃的(凈)碳水化合物不超過24克 ,早餐6克,午餐6克,晚餐12克。
圖片來自stanford
他在自己的飲食里,嚴格避免了各種添加糖,并且少吃甚至不吃各種小麥、大麥、大米制品,連淀粉類蔬菜(比如土豆)、大部分水果、果汁也一并不攝入,奶制品里他只吃黃油、奶酪、(無糖)酸奶,其他一概不吃。
就連堅果,Bernstein也是計算著碳水化合物的量來吃的。
就這樣堅持了1年,Bernstein的血糖開始逐漸趨于正常,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下降到1年前的1/3左右,多年以來的慢性疲勞癥狀消失,周圍的人也驚奇的發現他的膚色開始正常。
血檢后他看到自己的甘油三酯水平,也恢復了正常,更讓Bernstein開心的是,尿蛋白問題不再,腎功能開始趨向正常。
就連醫生說不可能逆轉的黃斑囊樣水腫,也好轉了。
那時正處于1973年,在幾乎所有醫生都說血糖無法正常化的年代里,Bernstein卻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了,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于是,他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也想讓數以百萬計的患者,像他一樣監測到自己的血糖,并且“逆轉”糖尿病。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無比難堪……
Bernstein找來一位醫學作家幫助自己,把自己的經歷和數據記錄,寫成一篇長達20頁的科學文章。
并且把它寄送給很多享譽國際的期刊,比如《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 等等,卻都被拒絕,典型的拒絕信大都有如下回復:
你的研究并沒有做出精細控制。
有多少患者會使用電子設備監測血糖?(1980年開始,普通患者已經可以買到血糖儀,這其中有Bernstein的一份推動)
Bernstein換了種方法,加入了非專業糖尿病組織,希望可以認識一些醫生和研究人員,并且推廣自己的方法。
但是,他還是受到了無情的打壓,這其中最多的來自美國糖尿病協會(ADA)。
圖片來自diabetes
要知道,他們的很多收入,可是來自自己雜志上的藥品廣告,如果病人開始按照Bernstein的方法,自己就能監測血糖,并且低碳水飲食“逆轉”糖尿病,那就意味著他們的利益將蒙受損傷,這是他們絕對接受不了的。
再者,Bernstein飽受“專業”機構詬病的還有一點:他是非“專業”的。
是的,Bernstein是工程師,他并不是醫生,所以,在1977年,他決定,成為專業醫生,那一年,他已經43歲了。
年近半百,Bernstein鼓足勇氣,辭去了工程師的工作,上了大學醫學預科課程,在醫學院入學考試中取得了高分,并于1979年,順利加入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
6年后,他在紐約市郊開設了自己的診所,并決心以和普通醫生不同的方式,去為患者治療。
他常常花費3天時間為一個患者做評估和培訓,還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免費回答來自世界各地患者的問題。②
同時,Bernstein已經寫了9本與糖尿病有關的書,其中最著名的是《伯恩斯坦博士的糖尿病解決方案:實現正常血糖》(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The Complete Guide to AchievingNormal Blood Sugars)。
他用自己的方式(低碳飲食),幫助無數人“逆轉”了糖尿病,提高了生活質量。
Bernstein是幸運的,原本30多歲就可能失去生命的他,活出了讓醫生都驚嘆的狀態,還有年紀。
無論是他的經歷還是精神,都鼓舞著無數糖尿病人學會勇敢和樂觀。
更重要的是,他的方法,即通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來實現血糖的正常化,逆轉并發癥,甚至糖尿病本身。
而且,用這樣的方式改善糖尿病的人,并不只有Bernstein:
比如英國工黨副主席TomWatson,他在2017年夏天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卻只花了1年時間就用低碳飲食成功逆轉了。
再比如這位大叔,以前他認為2型糖尿病是不可逆的慢性病(他的哥哥和岳父都因為此病離開人世),但是在堅持低碳飲食,還有間歇性斷食后2個半月,竟然成功逆轉了糖尿病。
最后,想說的是,本文只做信息分享,糖尿病人在做低碳飲食嘗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節奏,慢慢去了解自己的身體,血糖變化情況,不要太著急,慢慢來,自己最熟悉自己的身體。
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尤其是1型糖尿病人。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