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親人聚會的節日,喝酒吃肉雖然不是享受,但也是中國人的習慣,但是吃喝一通再設法減肥的人不在少數,最近有一個應景研究發現,即使短時間2公斤左右的增肥,都會帶來腸道菌群和基因表達的劇烈變化,而且是超炎癥反應或危害身體的方向發展,這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氫水黨們可以大量飲用氫水,緩解這種一過性的炎癥。但是我仍然不那么鼓勵大家放心大膽吃喝,氫水雖然能抗炎癥,不如沒有炎癥好。喝酒吃肉雖然令人愉悅,但后果十分嚴重,建議適度控制。實在控制不住,多運動,多喝氫水。
《細胞系統》發表了一項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成果。Michael Snyder教授等發現,體重只要有很少增加,就會對身體的微生物、代謝、基因表達等多層面產生影響!實驗參與者在30天內增重2.8公斤,體內菌群就產生明顯的改變,免疫炎癥反應上調!
肥胖不是病,胖起來能要命!因為肥胖是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關鍵因素,肥胖本身就屬于代謝綜合癥的一個特征,肥胖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公認,也逐漸成為常識。Snyder教授的最新研究則是希望把肥胖導致的各種代謝改變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具體是從基因轉錄、蛋白質表達、代謝和微生物等多個角度綜合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者選擇23名參與者,體重指數在25-35之間,屬于超重但不是肥胖。參與者中一半對胰島素敏感,另一半則有顯著胰島素抵抗,這是代謝綜合癥的典型改變。
試驗讓這些受試者1個月增肥。進行30天的高脂飲食,讓體重達到峰值并保持7天的無節制飲食,之后再用60天時間把體重降下來。普遍來說,為了吃胖,男性參與者每天多吃了1000卡路里,女性則是750卡路里。結果一個月后,平均胖了2.8公斤。在變胖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有318個基因的轉錄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出所料,很多都與脂質的代謝有關。其中大部分都與炎癥反應有關。肥胖和炎癥的關系那是密切不可分,但是炎癥又是許多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動脈硬化和癌癥的病理基礎,短時間估計問題不大,長期慢性炎癥,慢性病和癌癥就會找上門。
研究者分析了受試者腸道微生物的變化。發現在胰島素敏感受試者中,體重增加帶來的是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豐度有了顯著的提高。A. muciniphila是近年來的明星菌種,早有研究者證實,無論是在小鼠還是人體內,在體重增加的情況下,A. muciniphila會幫助我們對付胰島素抵抗,起到一種保護作用。
這個研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肥胖不是福而是禍,肥胖是禍的典型表現是炎癥反應提高,腸道菌群也變的不那么友好,也不知道是菌群帶來的炎癥,還是身體變壞導致的菌群紊亂,當然是飲食導致菌群然后引起炎癥反應增強的可能性大一些。最近我一直強調飲用氫水可以通過改善菌群減少炎癥反應發揮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用,這個研究不僅給我們的思路帶來新的視角,我們可以借助這樣的研究模式,觀察對肥胖患者基因表達和腸道微生物改變的影響,作為研究氫氣抗炎癥效應的一個模式。另外也可以給我一直倡導肥胖人群飲用氫水提供了新的證據,看來不僅是肥胖者,哪怕是體重超重的人群,尤其是體重高低不穩定的人群,飲用氫水也十分必要,主要是作為緩解炎癥反應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