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最是那一低頭、一揚手的溫柔,勝過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一定是由內而外的,那種舉手投足間的氣質,言辭談吐中的優雅,不是簡單模仿就能展示出來的!但這種魅力,也怕疾病的困擾,尤其像卵巢,這一關乎女性健康美麗的“生命之源”,若是存在卵巢早衰的問題,勢必大煞風景!卵巢早衰怎么辦呢?防治妙招就在正文中!
卵巢在女性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青春期開始到絕經前,卵巢在形態和功能上發生著周期性變化。女性發育成熟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會使月經來潮,同時雌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的發育和保持功能。一般情況下,女性卵巢功能45~50歲時開始衰退,如果在40歲以前出現衰退跡象,醫學上稱之為功能早衰,具體包括初潮正常,40歲以內的閉經,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卵巢活檢無卵泡存在。臨床表現伴有不同程度的潮熱多汗、陰道干澀、性欲下降等絕經前后癥狀,使患者未老先衰,給其身心健康和夫妻生活帶來痛苦。
卵巢早衰在中醫古籍中無此病名記載,屬中醫“閉經”范疇。中醫學認為,閉經發病機理主要是沖任氣血失調,有虛、實兩個方面,虛者由于沖任虧敗,源斷其流;實者因邪氣阻隔沖任,經血不通。導致閉經的病因復雜,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獲得,可由月經不調發展而來,也有因他病致閉經者。
應用治未病理論防治卵巢早衰,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健康人群要防病于未然,強調正確養生以預防卵巢早衰。第二,未病將病期,通過調攝機體,使之恢復平衡,避免發展為“已病”。第三,既病之后,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并發癥的產生。
情志因素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女性受到過度的精神刺激,情志發生變化,主要引起氣分病變,繼而引起血分病變,使氣血不和,以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而發病。內傷七情之中,以怒、思、恐對婦科病證影響較多,也是形成女性卵巢早衰的主要情志原因。
(1)怒:抑郁惱怒,常使氣滯、氣逆,進而引起血分病變,可致月經后期、痛經、閉經。
(2)思:憂思不解,每使氣結,氣血瘀滯,可致閉經、月經不調,甚至癥瘕等。
(3)恐:驚恐過度,常使氣下、氣亂,失去對血的統攝和調控,可致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甚至閉經等。
因此,調暢情志是健康期的預防卵巢早衰的關鍵因素。
遲發性的卵巢早衰嚴格算來不是真正的疾病,它所表現的是一種“身體功能衰老”的現象,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去預防卵巢功能提早退化。
(1)合理安排作息,保證睡眠,避免卵巢早衰。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合理安排作息,保證睡眠。睡眠對預防卵巢早衰同樣很重要,良好的睡眠是身體健康的保證。人在入睡后90分鐘即能進入深睡狀態,晚上應該在10~11時上床,可以使人的深睡時間在午夜12時至次日凌晨3時,這時人體的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狀態都已進入最低潮。起床時間則應該以早晨5~6時為宜。
(2)適當多喝牛奶,多吃魚、蝦等食物,養成適當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戒煙,盡量避免在公共場所、家庭被動吸煙;不宜喝酒,更不可酗酒。
(3)另外,也提倡產后母乳喂養,盡量延長哺乳的時間。
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成分,可以幫助女性獲得維持生殖系統功能的必要營養,可適當多吃一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族、葉酸、鐵、鈣等營養物質,如雞蛋、豬肝、牛奶、魚類、白木耳(銀耳、雪耳)等;可多進食一些疏理肝氣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芹菜等。另外,可適當補充植物雌激素、食用豆類及其制品,泰國野葛根、苜蓿等;也可在飲食中增加胡蘿卜和番茄。同時,還要保持飲食清淡,不要過膩、過咸、過甜。飲食要有規律,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食。
卵巢早衰前期者,如果出現月經紊亂,可以通過中醫辨證調治。
主癥:多見于情志不遂患者。頭暈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煩悶,口渴飲冷,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12g,梔子12g,柴胡10g,當歸15g,白芍10g,白術15g,茯苓15g,甘草3g)。
主癥:經斷前后,頭暈耳鳴,腰酸腿軟,烘熱汗出,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口燥咽干,或皮膚瘙癢,月經周期紊亂,量少或多,經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育陰潛陽。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5g,山藥20g,山茱萸15g,茯苓10g,牡丹皮10g,澤瀉10g,炒龜板20g,生牡蠣20g,石決明10g)。
若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致肝腎陰虛者,癥見頭暈耳鳴,兩脅脹痛,口苦吞酸,外陰瘙癢,舌紅而干,脈弦細,治宜滋腎養肝,方用一貫煎。
主癥:眩暈頭痛,耳鳴耳聾,急躁易怒,面色紅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育陰潛陽,鎮肝息風。
方藥:鎮肝息風湯(懷牛膝15g,生赭石20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生龜板15g,白芍10g,玄參15g,天門冬10g,川楝子10g,生麥芽15g,茵陳10g,甘草5g)。
主癥:經斷前后,頭暈耳鳴,腰痛如折,腹冷陰墜,形寒肢冷,小便頻數或失禁,帶下量多,月經不調,量多或少,色淡質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
治法:溫腎壯陽,填精養血。
方藥:右歸丸加減(熟地黃15g,山藥、枸杞子、鹿角膠、菟絲子、杜仲各10g,山茱萸、當歸各9g,肉桂、制附子各3g)。
若腎陽虛不能溫運脾土,致脾腎陽虛者,癥見腰膝酸痛,食少腹脹,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腫,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緩,治宜溫腎健脾,方用健固湯加補骨脂、淫羊藿、山藥。
主癥:月經初潮來遲,或月經后期量少,漸至閉經,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頻數,性欲淡漠。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腎益氣,養血調經。
方藥:大補元煎加丹參、牛膝(人參、懷山藥各10g,熟地黃15g,當歸、山茱萸、枸杞子各10g,杜仲、丹參、牛膝各9g,炙甘草6g)。
主癥:月經初潮來遲,或月經后期量少,漸至閉經,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足跟痛,手足心熱,甚則潮熱盜汗,心煩少寐,顴紅唇赤。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養血調經。
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0g,山藥、枸杞子、鹿角膠、菟絲子各10g,炒龜板、鱉甲各20g,山茱萸、川牛膝、青蒿、地骨皮各9g)。
主癥:月經初潮來遲,或月經后期量少,漸至閉經,頭暈耳鳴,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或目眶發黑。舌淡,苔白,脈沉弱。
治法:溫腎助陽,養血調經。
方藥:十補丸加減(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茱萸15g,澤瀉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肉桂3g,五味子5g,炮附子2g)。
主癥:月經停閉數月,肢倦神疲,食欲不振,脘腹脹悶,大便溏薄,面色淡黃。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脈緩弱。
治法:健脾益氣,養血調經。
方藥:參苓白術散(人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白扁豆10g,甘草6g,山藥2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15g)加當歸、牛膝。
主癥:月經停閉數月,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夢,皮膚不潤,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細。
治法:補血養血,活血調經。
方藥:小營煎加減(當歸10g,熟地黃10g,白芍10g,山藥20g,枸杞子10g,炙甘草10g,雞內金15g,雞血藤15g)。
主癥:月經停閉數月,小腹脹痛拒按,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噯氣嘆息。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澀而有力。
治法:行氣活血,祛瘀通絡。
方藥:血府逐瘀湯(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生地黃12g,川芎8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10g,枳殼6g,甘草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