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拄峰:樓市調控政策解析以及對股市影響
2016年“十一”長假,由于樓市政策頻出,樓市也意外成為了全國最火熱的“景點”之一。短短9天時間,相繼有21個城市接連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為各城“發燒”樓市火速降溫。限購、提高首付比例幾乎成為這場集中調控的“主用藥”。
樓市從最初的政策逐步松綁到韁繩的相繼收緊,不足兩年時間,樓市的“限字令”再度重出江湖,覆蓋面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限購與限貸的雙劍合壁,能否給有點瘋狂的樓市帶來理性?我們拭目以待。
未來的人民幣會朝著漸進式貶值的方向在走。但是另外一方面,作為中央銀行而言,近期如果它感覺到市場是一邊倒的貶值預期的話,它事實上也正在采取一些所謂宏觀審慎的資本管理方面的措施。所以未來是兩股力量的交織,但是從趨勢上而言,可能是在波動中不斷地均衡,未來還有略微貶的一些空間。目前流動性充裕,相較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未來有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債券市場,考慮到國家隊,從避險的角度,從長期趨勢而言,認同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還下降,整個利率還會下行的話,債券的中長期機會比較大。
房地產作為一個資產部門,它所面臨的需求方的壓力,這是個全球的問題,你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它經濟當中可能對政府來講最頭疼的問題,往往不是資本市場,而是房地產市場。這個問題就說明房地產市場比較特殊,它是一個特殊的資產,因為它跟區位有關系,我們經常講房地產大家買到后來都是去買它的位置。對中國經濟來講,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第一,你不要指望我們有一個一刀切的政策可以把房地產一勞永逸的,它所面臨的問題,資產泡沫的問題,房價過高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你解決不了,全球都沒有找到這個辦法,所以它是不斷地波動的。就是說你放松了它就膨脹,產生巨大的泡沫。
從數據統計和市場反應看,本輪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性極強的調控政策正產生積極效果。“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最大特點是執行力強。僅半個月,過熱的市場就開始降溫,政策的落地效果非常明顯。”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政策執行力度看,這是過去十幾年房地產調控執行力度中最大的一次。
此次各地調控升級力度強勁,限購、信貸等關鍵內容在新政中均有詳細涉及。同時,調控政策還采取多種方式加強了對土地供應的調節,效應也已傳導到土地市場。相比調控前市場最為**的8月和9月,成交的高價地數量開始減少。
除了過熱投資和投機之外,也要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剛性和客觀需求。比如,伴隨著收入結構的優化和"二孩政策"的放開,一些家庭的住房改善需求提前到來等因素。多措并舉鞏固調控
給房地產市場降溫,要加大金融資產產品的開發力度,給閑置財富找到更多的出口。此外,各個城市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差異化政策。
有人比喻股市和樓市是蹺蹺板,在股市**的時候,資金就從樓市撤出來投到股市,股市現在不溫不火,資金又回到了樓市,這種說法雖然有些片面,但我們也呼吁盡快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個人投資的重要渠道,同時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資產品和投資渠道。
業內人士認為,下一階段必須更加嚴格執行調控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實具體措施,以鞏固良好的開端。同時,由于各城市政策力度不一,效果不同,為鞏固調控成果,部分力度不大的城市應追隨力度強勁、落實到位的城市,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