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若谷設計
聚焦日本傳統手工藝
本場大島綢是鹿兒島奄美生產的100%絲織品,是日本傳統民族服飾的材料。它擁有約1300年的歷史,主要的特征在于它深澀的風格、細膩的絣圖案和其中的天然泥染色技術。
制造工序大體上分為30多道,完成需要半年的時間。從圖案繪制開始到編織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的復雜,需要熟練且技藝高超的匠人們共同協作才能完成。
手工藝介紹視頻
視頻題目:本場大島綢
地點:鹿兒島縣 奄美大島
企劃?制作:一般財團法人 傳統的工藝品產業振興協會
時長:03:42
手工藝詳解
下面是九大重要步驟的介紹,1.圖案?織物設計;2.上漿處理;3.締機防染處理;4.車輪梅染色處理;5.泥染處理;6.準備編織工序;7.手織工序;8.絣調整工序;9.制品檢查。
1.圖案?織物設計
大島綢有泥大島紬、泥藍大島紬、正藍大島紬、草木染大島紬、色大島紬、白大島紬6種不同的染色工藝和14種不同的線組織方式,所以共有84種類別。
制作從圖案繪制開始,決定使用的工藝和線密度等后在方眼紙上繪制圖案。
2.上漿處理
在用締機進行緊固防染之前需要對經線和緯線進行糊漿處理。這里使用的是奄美大島的海草糊,有防蟲蛀、增加光澤、增強伸縮性等好處。
16條線為一束,一次制作16件和服使用的量。用海草糊上漿后然后在自然的條件下讓其充分干燥。
3.締機防染處理
為了得到清晰的絣模樣,匠人會使用締機對著圖紙的圖案用粗棉線(做為經線)對絲線(做為緯線)進行防染緊固處理。
這一步是決定后期效果的重要一步,需要耐心也是件力氣活,自古以來由男性擔任制作。
上圖為大島綢柄(女性衣物用)的些傳統圖案,其經緯線需要分別進行染色處理。
4.車輪梅染液染色處理
將車輪梅植物的樹干和根切小后在大鍋中煮14h,得到富含丹寧色素的染料。
將織物放入染液中進行20回反復染色。
最終呈現赤紅色。
5.泥染處理
車輪梅中的丹寧色素與泥中的鐵發生化合反應,而使織物呈現比較獨特的黑色調。
泥染后的織物有不易變皺紋、不易燃燒、可防污染、抑制靜電發生等的優點。
染色后的絲綢其本身美麗的光澤是動物性的,車輪梅染的柔和是植物性的,而這里泥染的鐵分是礦物性的,擁有了這三大特征后的織物兼具強纖維和柔軟觸感的特點。
之前用締機緊固防染的部分沒有被染色而呈現白色。
6.準備編織工序
在織布之前有28項準備工作包括:整經、調線、糊張、部分脫色、摺夾染色、合柄等。
7.手織工序
用高機進行手作業織布工序。
此工序非常耗時,需要將經線一根根地與緯線的圖案匹配上,一匹需要1個月以上,復雜的需要幾個月。經過這步后,織物的圖樣就基本定型了。
8.絣調整工序
在上步手織的過程中,每織7cm就需要用針對其進行調整,讓經緯結合得更加緊密,圖案更加清晰。
9.制品檢查
所有完成品將送往本場大島綢共同組合的檢查場進行長度、色澤、絣圖案的規整等20項嚴格的檢查。檢查合格品才會貼上品質表示證和旗印的商標,證明是正宗的「本場大島紬」。
▽聯系方式:
大島綢村Web : http://www.tumugi.co.jp/
▽編者語:
本文根據視頻和大島綢村株式會社的官網介紹的信息進行的編輯整理,如果有欠妥和不正確的地方,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