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于3A問題學習法
3A問題學習法就是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認識和解決的綜合方案。3A的意思就是指行為(action)、態度(attitude)、能力(ability)三方面。三者關系請看下面的示意圖:
3A問題學習法(以后簡稱3A法)最終關心的是“問題”,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即是我們關注孩子學習的核心工作。比如,孩子為什么抗拒學習?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做作業?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等等。作為一個現象的結果,“問題”它提醒你如何抓住最主要的矛盾,如何根據問題的變化進行及時同步的調整。
問題的解決需要行為、態度和能力三方面共同協調來完成。行為,是我們比較容易獲知的外在現象和表現;態度,則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動機的精神因素;而能力則是行為完成的基本條件。
從圖中看出,“問題”的解決和發現是離不開以能力為基礎,以態度為動力,以行為為過程的三方面共同操作進行的。3A法就是指導我們如何獲得這樣的思想和方法,即通過行為、態度、能力的提高來保證“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對“問題”從這三點由表及里,由淺至深地進行分析,將有利于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準確地排除表面現象,繼而抓住問題的關鍵,同時,對這三點加以足夠的認識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關鍵。
通過對態度,能力,行為這三點對問題所起到的作用的劃分,可以使家長擺脫在探究問題原因時的盲目狀態。其中態度既是學習的緣由,也是學習的目的之一。端正態度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環節,致使人們高度關注結果實現的同時,卻忽視過程,也更加忽視“態度”。殊不知,這種做法將不利于學習的進展,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正確的態度,好的態度,更是眾多成功因素之中的重中之重。
學習行為是在學習態度之后的,付諸現實的行為,而能力則是長期學習行為之后的結果,根據學習行為的有效性,時效性,最終影響能力形成的高低與差異。
面對“學習”這個問題,我們很容易發現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三大因素,而對學習行為表現影響最大的就是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同時這三者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所以我們很關心如何提高行為的技術水平,維持態度的積極程度,以及提高能力的變化。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卻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面對這種問題家長該如何下手呢?好,下面就按照我們的3A法,加以分析。
1、態度。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這個孩子在學習態度上是否存在問題。這點可以通過交談來解決,他是否厭惡學習,他是否把學習當成負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家長就要想辦法轉變他的這種看法,讓他對學習的本質有新的理解。如果他并不厭惡學習,只是不想寫作業,那就要轉向另一個角度去想這個問題。
2、行為。"不做作業"是這個學生行為的直接表現,對于老師的作業要求,也許他是不會,也許是他不能,也許是他不懂如何去完成作業。總之,只要找到癥結,發現問題所在,才能使他的行為有所改變。
3、能力。學生不做作業到底會不會因為他不會做?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就是他的能力方面存在問題,發現這點也許讓家長痛苦不已,但卻實在是為時不晚,一定要在孩子還沒有落下太多的時候加緊補習。
如果不是從這些角度考慮問題,繼而在這個基礎上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可能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股腦地歸結到孩子懶惰、不努力等,這樣不僅會傷害孩子的情感,還不利于改正問題,這就好比明明是嗓子發炎卻把闌尾割了,只有對癥下藥才可能藥到病除。
3A法是雙向建構的。我國教育部規定的文化課程的學習,就是學生自身與外界不斷建構的內容之一。在這個具體的要求下,它其實包含了很多方面的要求,比如思想的、針對個體個性的、環境的、經驗的等多方面的體現和追求。作為科學結論性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是信息接受、信息消化、信息貯留三個階段。想要達到第三點,主觀上需要通過不斷地進行主動練習(習題、復習等)或接受被動刺激(考試)來實現,未來的教育思想主流就是以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過程學習。如何更好地實現這個具體的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理想。從這點來看,我們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流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和評價,它包括了解、接受、練習、刺激等。
3A法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和行為來讓學生解決自己的學習矛盾、設計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流程。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如何開展、每一步程序如何設計,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全面的塑造。這樣的做法所帶來的改變不僅是具體的學習方法,也改變了生活的方法。
有一點需要所有讀者要深刻了解明白的,那就是:所謂的學習方法絕對不要依賴別人為你提供,一定是要在自己的基礎和特點上發現的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習只有在自己不斷的總結和發現之中調整原有的方法,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績。任何前人的方式方法,都只能作適當的借鑒,而不可全盤吸收,因為別人的并不一定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何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學習的本質、要求和過程有準確的理解,而3A法只是一種幫您了解學習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1.2 3A問題學習法和其它學習法的區別
1.2 3A問題學習法和其它學習法的區別
目前國際上也有和3A法類似的理論,比如美國教育界也有個問題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PBL源于醫學教學領域,90年代中期以后,它被移植到美國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各個年級,并取得了成功。PBL指的是,由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學習單元,要求學生充當復雜問題的解決者。學生通過調查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對某些主題、概念和知識的理解,養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能,從而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經驗。
PBL學習法和3A法的主要區別是,PBL是指導教師教育學生的一種教學法,而3A法是使家長和孩子提高自己思想認識及行為效率的方法。共同點都是把矛盾的焦點集中在“問題”上,但3A法不僅把“問題”的視線集中在課程上,更關心“態度、能力、行為”的問題的發現,以及這三者的品質的培養。也就是說更全面的綜合的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目前國內雖然有許多專家學者和教育界人士非常關注學習法的研究,但對學習本身進行研究和關注的偏少,通常是以學習的內容和材料進行研究的起點。比如很多學習法是通過提高記憶力的方法來實現的,而這種方法根據學習的內容或材料的規律和特征進行,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記憶,而是不想記憶。如果想記憶的話,他早就記住背會了。很多孩子英語很差,可是玩英文版的 窗體底端
電子游戲卻沒有任何問題;又比如如何開展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即學習者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并展開實現目標的活動。首先,學習者要針對所面臨的問題來評價自己的知識狀態。不僅要看到自己已經知道了什么,而且要看到自己知識的缺陷是什么。第二,基于上述評價信息形成學習需要,并確定可以滿足這些需要的適當的資源。第三,形成和執行學習計劃,以滿足學習需要。這需要學習者對各種學習資源(如窗體底端
圖書館)有所了解,知道如何找到各種資源,哪些資源最有用等,當然,學習者可以找別人咨詢。最后,學習者要將新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問題解決中,并評價自己是否實現了學習目標和問題解決的目標。但讀者不難發現,該學習策略同樣沒有從根本上向學生說明學習的意義。這也是為什么一部分學生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出學習的快樂的原因。
所以,3A法和許多其它學習法最大的區別是,很多學習法是把學習內容作為研究對象,而3A法首先把學習主題即學生以及學習本身作為第一研究對象。3A法則是對學習者本身的認識、行為、能力進行調整,最后達到學習全面優化的目標。是通過全面提高學習自我意識及行為,改良學習環境即與父母關系的融洽度,來實現學習效率與成績提高的方法。
1.3 3A問題學習法訓練的內容和目的
1.3 3A問題學習法訓練的內容和目的
3A問題學習訓練法,適用對象是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及其家長,對那些存在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當的同學而設計的。尤其適合那些接受能力較強但成績不穩定的;平常比較努力,但考試不理想的;平時完成作業缺乏積極和效率的;不知道如何安排學習計劃等的學生。
該訓練法的三大目的: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學習基本方法的培養;使學生通過閱讀得到人文思想的修養;使學生和家長的親子關系調整到最佳狀態。
這三點都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從技術角度來講,決定學習成績的是學習方法,而學習方法又是學習行為規律性、個性化的體現。在訓練中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會讓孩子在最快的時間內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改變“學習是件痛苦的差事”的錯誤理解,同時,發現學習中一些適合自己的特點,也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不愁沒有動力。同時,3A法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并非把方法一覽無余的擺在桌面上,而是讓學生通過訓練而自己體味、自己掌握、自己發現,從而讓訓練有了更深的意義和更佳的效果。
好的成績并非最終的目的,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是家長關心的重點,因此,3A法本著這點出發,把學生從學習的奴隸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考試從被動的評價成為主動的自我檢查。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真正學會發現自我,因而,3A法不僅著重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更顧及到綜合修養的培養。
3A法的訓練內容非常簡單,第一,它對學生每日的學習活動預先做了基本的要求和安排。第二,家長要對孩子的活動具體的實施做詳細記錄和評價。事先做好計劃才不會讓訓練顯得盲目,雜亂無章,在具有明確目的的前提下,無疑提高了訓練的效果,而做好記錄便于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也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3A法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訓練,一起完成。這樣的設計給了孩子與家長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學會彼此傾訴,通過相互了解,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成倍的發揮其原有的作用。所以3A法不僅僅是教孩子如何學習,如何考試,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做人,學會如何與人交流。這對每一個必將走進社會的孩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容小視的問題。
通常只要經過3A法的三周以上的訓練,就可以使學生和家長迅速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把現象當原因,把結果當問題”的錯誤了。從認識角度來看,3A法實際是一種思維方式。從實際操作來看,3A法又是一種標準。
我實在是不愿意把這稱之為什么法。讀者可能會說,那你怎么還在這里稱“法”,豈不是自相矛盾。倒也不然,我更愿意把3A法當作是一種看法和認識。只要有了合適的看法,你一定會找到你合適的方法, 3A法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啟發,我想這也應該是3A法的最大貢獻和意義吧。
所以,通過對3A法的訓練,將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而學習的態度就會產生質的轉變,是一種通過輕松愉快的方式改變舊有的對學習的錯誤認識,能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取得好成績。
1.4 3A問題學習法的實際應用效果
1.4 3A問題學習法的實際應用效果
目前已有上千名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和使用3A學習法,學習成績進步顯著,生活品質明顯提高,使用效果非常出色的。我研究中心曾在2002年3月與當地一所小學共同開辦3A學習訓練班,兩個實驗班共63名學生。通過為期一個月對家長和學生的講座和訓練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下工作總結就是選自當時實驗的工作報告。
以下為當時工作總結:
1、學校對3A的看法:
校方認為3A法是對學校教學一種積極有益的補充,教師普遍反映,參加訓練班的學生比以前更容易更積極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由于學生了解并掌握了如何更科學、更有效的進行學習活動,使教師的教學工作強度減小了許多。3A學習法的訓練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勇于面對自我,從學習、生活兩方面得到提高,精神狀態及心理變得更加自信和積極。
通過3A學習法,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有上進心,從而也促進了老師教學的熱情。
2、家長對3A的看法:
家長們感覺孩子參加了學習訓練班,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孩子在生活品質和學習品質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表示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如: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對學習有興趣了,開始知道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了,能主動做一些簡單基本的家務了,自理能力加強了,生活習慣也有了明顯改善等。
3、學生對3A的看法:
同學們都覺得自己在學習成績上有了很大提高,比如通過建立錯題本使許多同學的錯誤明顯減少。有的同學在訓練不久以后就有一種成竹在胸的感覺,特別著急想要來一次考試證明自己的進步。他們說,學習不像以前讓人感覺很煩了,因為學習訓練班使我學會了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有一位六年級的楊某同學說的非常好:"3A學習法,使我有了一種浮出水面的感覺。”
4、本班的教學訓練結果:
此次學習訓練(實驗)訓練班的效果統計。我們中心對學生、家長開課三周以來的體會和評價進行了總結:
學生對學習品質和學習成績進步的自我總結是:有進步的占91%、無明顯效果的占9% ;對生活品質認為有進步的占89%、無明顯效果的占11% 。
為了將結果更具明確性和真實性,我們也對家長評價做了統計。
家長反映學習有很大進步的占16%、有進步的占74%、無明顯進步的占10%,與學生的總結數據是非常吻合的;生活品質有很大進步的占9%、有進步的占86%、無明顯進步的占5% 。
同時我們發現:能夠認真配合和完成訓練班要求的家長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程度明顯高于配合不足的家長。無明顯進步的學生的家長基本沒有填寫生活品質表及每周回執。
5、問題和思考:
是什么原因使同時參加學習訓練班的孩子之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差異?經過我們統計分析有以下幾種原因:
學生在使用新的方式和習慣代替舊的方式和習慣時通常會表現出一種下意識的抵觸心理及行為慣性,使得在追求新的變化中產生了一定阻礙。這需要通過更長時間的訓練來鞏固和改善;
很多家長沒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準確,以為學習班是學生的事情,而不知家長自己的配合是非常關鍵的。這也很真實地反映了家長在窗體底端家庭教育上的盲目和依賴心理。家長悉心地配合與引導,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的關鍵所在。此外家長更應該注意到孩子們的共性--反復性;
還有一些特殊原因,如:家庭的環境因素(離異、暴力、窮困等),還有的孩子智齡的滯后,以及心理方面存在著某種疾患,不是單靠學習訓練班就可以化解的,所以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接受和進步程度。
6、結論:
只要按照學習法訓練的要求實施,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品質和生活品質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快速提高。
只要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善于引導,學生的進步和變化更容易得到實現。
所以只要完整地經過3A問題學習法的訓練,不僅完全可以短期內使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還為個人綜合品質的發展起到非常有益的影響。
我們也曾經對初高中的學生進行3A學習法訓練,在訓練開始,關于訓練的要求和目的等細節,指導老師對此不向學生做任何解釋,也不對訓練的內容做明確的指導,也不對學生做任何形式的鼓勵和暗示,指導教師的工作只是對訓練表格進行發放和回收,以及對成績進行整理和總結,其實驗結果依然十分理想,所有參加訓練的學生中,76%的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高。而變化不大的學生很多是沒有按照要求完成訓練。所以,結果證明,只要確實圓滿完成訓練計劃,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必然的。
總之,通過合理的安排可以高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使學生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明確和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不僅對學生學習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在訓練的過程也逐步提高了對學習的認識,獲得基本的學習能力。也就為塑造適合個人的學習風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3A法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避免了盲目、低效的指導,同時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和交流。并為家長就如何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提供了簡明扼要的方法和參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打下扎實的基礎。
3A法不同于原有的學習方法,而是讓家長與學生全部參與到訓練中來,減少了孩子對學習及家長的抵觸和排斥情緒。所以,通常在訓練兩周以上,學生就有明顯的進步,例如,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學習時間利用率提高了,上課注意力提高了,提問和發言比以前積極了,作業里的錯誤少多了,考試成績也明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愿意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說話也變得禮貌了等。
所以只要完整地經過3A問題學習法的訓練,不僅完全可以短期內使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還為個人綜合品質的發展起到非常有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