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池上》一詩,白居易作,清新雋永,充滿童趣。老師們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動用了各種方式:多媒體、聯系生活、解釋字詞等方式。在理解“偷采白蓮回”的時候,老師們都會不約而同地用一幅圖,有的老師還將“白蓮”作為疑點,用來跟學生澄清,白蓮就是蓮子。
這種解釋不僅令人納悶,“蓮子”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常客”,在古典詩歌中也有很多“別稱”,如:蓮實、冰丸、紫菂、細房等,但是唯獨沒有將蓮子稱為白蓮的。
翻閱教材,才發現,這幅圖來自教材,小艇上面盛放的是蓮蓬。而蓮蓬的別稱一般有:云房、蓮房、青房、茄房、玉顆等,也沒有“白蓮”這種別稱。
檢索古典詩歌中“白蓮”出現的語境,一般都是指白蓮花,或者將女子的身體比喻為白蓮花等,如下列例子:
白蘋洲碧衣女子吟
碧水色堪染,白蓮香正濃。
分飛俱有恨,此別幾時逢。
藕隱玲瓏玉,花藏縹緲容。
何當假雙翼,聲影暫相從。
敦煌曲子詞
翠柳眉間綠。
桃花臉上紅。
薄羅衫子掩酥胸。
一段風流難比。
像白蓮出水中。
樂天池館夏景方妍白蓮初開綵舟空泊唯邀緇侶因以戲之
唐·劉禹錫
池館今正好,主人何寂然。
白蓮方出水,碧樹未鳴蟬。
靜室宵聞磬,齋廚晚絕煙。
蕃僧如共載,應不是神仙。
池上即事
唐·白居易
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帶當風掛薜蘿。
鈿砌池心綠蘋合,粉開花面白蓮多。
久陰新霽宜絲管,苦熱初涼入綺羅。
家醞瓶空人客絕,今宵爭奈月明何。
即便是白居易本尊,“粉開花面白蓮多”,白蓮也是指白色的蓮花。
那么,為什么要采白蓮呢?
因為這是個孩子,他撐著小艇,一副怡然自得的愜意,他喜歡白蓮花便采白蓮花了。作者為什么不安排他采紅蓮花,紅蓮花那么炫目,孩子應該更加喜歡才對。因為,采白蓮,合乎平仄,采紅蓮,就犯了三平尾。
所以,結論是“偷采白蓮回”,白蓮,就是白蓮花,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師,船上放的那個蓮蓬,都不對。
不要說中國古代的畫作都是寫意的,寫意也是在寫實基礎上完成的。再說這幅畫也不是寫意的畫。詞語理解的不對,把一首詩里的那“一道天光”就泯滅掉了。
講真,古人作詩除了李白喜歡吹個牛,但還都能夠明顯看出來夸張之外,其他詩人在涉及實景方面,還是很認真的,觀察的細致入微,寫出來特點鮮明,用字都是講究得很,表達還是精準的。
關于這首詩,歷代詩家賞析如下,值得借鑒,抄錄如下:
“不解藏蹤跡”,“不解”妙。樂天心中正喜其不解,若解則不采蓮,浮萍中又安得有此一道天光哉!此種詩,著不得一些擬議,猶之西子面上著不得一些脂粉。今人胸中不干凈,那有此好詩作出來?(《而庵說唐詩》)
清新俊逸,見胸中壘塊全消。(《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
此二十字寫小娃天真如在眼前,有畫筆所不到者。(《唐人絕句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