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 蘆葦植物造景設計研究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枝初被白色絨毛,萌條密被絨毛,圓筒形,灰綠或淡褐色。芽卵圓形,長4-5毫米,先端漸尖,密被白絨毛,后局部或全部脫落,棕褐色,有光澤;萌枝和長枝葉卵圓形,掌狀3-5淺裂,長4-10厘米,寬3-8厘米,裂片先端鈍尖,基部闊楔形、圓形或平截,或近心形,中裂片遠大于側裂片,邊緣呈不規則凹缺,側裂片幾呈鈍角開展,不裂或凹缺狀淺裂,初時兩面被白絨毛,后上面脫落;短枝葉較小,長4-8厘米,寬2-5厘米,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鈍尖,基部闊楔形、圓形,少微心形或平截,邊緣有不規則且不對稱的鈍齒牙;上面光滑,下面被白色絨毛;葉柄短于或等于葉片,略側扁,被白絨毛。
又叫雞卵子樹,斑楂,羊奶子三月棗等,屬胡頹子科常綠灌木,小枝褐銹色,背鱗片。葉互生,革質,橢圓形,長5~7cm,寬2~5cm,兩端鈍或基部圓形,邊緣微波狀,上綠下銀白色,背褐色鱗片,葉柄褐色。果實橢圓形,長約1.5cm,背銹色鱗片,熟時紅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5月。果熟時味微酸可食。根、葉、果實均供藥用。原產中國。分布于華東及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等。生長于山地雜木林和向陽的溝谷地帶,或有栽培。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以上,樹皮黑褐色,深縱裂,木栓層發達。小枝灰棕色,無毛;芽圓錐形,芽鱗褐色,具緣毛。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8-15(-20)厘米,寬2-6(-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緣具刺芒狀鋸齒,葉背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側脈每邊13-18條,直達齒端;葉柄長1-3(-5)厘米,無毛。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色。枝灰色或灰褐色,近圓柱形,散生圓形皮孔,小枝具棱角,密被銀灰色鱗片,節處稍壓扁。葉片革質,披針形,有時為長圓狀橢圓形或卵形,長1.5-6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具小凸尖,基部漸窄或楔形,全緣,葉緣反卷,上面深綠色,稍被銀灰色鱗片,下面淺綠色,密被銀灰色鱗片,兩面無毛,中脈在兩面凸起或上面微凹入,側脈不甚明顯,5-11對,在上面微凸起;葉柄長2-5毫米,密被銀灰色鱗片,兩側下延于莖上成狹棱,上面具淺溝。
灌木,高1-3米。樹皮灰綠色。小枝淡黃色或淡紅色,無毛,有光澤。芽卵形,尖,黃褐色,無毛。
葉近對生或對生,萌枝葉有時3葉輪生,橢圓狀長圓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凹,全緣或上部有尖齒,幼葉發紅褐色,成葉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脈褐色,兩面無毛;葉柄短或近無柄而抱莖。
花先葉開放,花序長1-2(2.5)厘米,基部有小葉;苞片倒卵形,褐色至近黑色,被柔毛,稀無毛;腺體1,腹生;雄蕊2,花絲合生,無毛;子房長卵圓形,有柔毛,幾無柄,花柱短,柱頭小,2-4裂。
蒴果長2-3毫米,有毛。花期5月,果期6月。
銀樺(Grevillea robusta)大喬木,高可達20米;幼枝被銹色茸毛。葉為2回羽狀深裂,裂片5-10對,披針形,常5-10厘米,兩端均漸狹,第2次裂片全緣或再分裂,上面禿凈而亮或薄被絲毛,背密被銀灰色絲毛,邊緣背卷。花呈橙黃色,為總狀花序,此等花序單生或數個聚生于無葉的短枝上,長7-15厘米,多花,花柄長8-12毫米,極擴展或稍下彎,禿凈,花被長約1厘米;子房禿凈,具柄。花期:5月。果:卵狀矩圓形,多少偏斜,長14-16毫米。寬6-8毫米,稍壓扁,常冠以宿存的花柱。種子倒卵形,周邊有翅。
常綠灌木,高達1米許;枝無毛,具多數皮孔 。葉對生,稀兼有互生或近3片輪生,紙質,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4厘米,寬1.2-4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疏細齒,齒間距3-10毫米,兩面均無毛,腹面綠色,背面紫紅或血紅色;中脈于兩面均凸起,側脈8-12對,弧曲上升,離緣彎拱連接,網脈不明顯;葉柄長3-10毫米,無腺體;托葉卵形,頂端尖,長約1毫米。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頂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長1-2厘米,雌花序由3-5朵花組成,略短于雄花序。雄花:花梗長約1.5毫米;苞片闊卵形,長和寬近相等,約1.7毫米,頂端凸尖而具細齒,基部于腹面兩側各具1腺體,每一苞片僅有1朵花;小苞片2,線形,長約1.5毫米,頂端尖,上部具撕裂狀細齒,基部兩側亦各具1腺體;萼片3,披針形,長約1.2毫米,頂端有細齒;雄蕊長伸出于萼片之外,花藥圓形,略短于花絲。雌花:花梗粗壯,長1.5-2毫米,苞片和小苞片與雄花的相同;萼片3,基部稍連合,卵形,長1.8毫米,寬近1.2毫米;子房球形,無毛,花柱3,分離或基部多少合生,長約2.2毫米。
蒴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基部截平,頂端凹陷;種子近球形,直徑約2. 5毫米。花期幾乎全年。
【投稿及合作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