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農歷春節期間,有挺多P2P網貸平臺搞加息、送紅包活動,還有推出投滿多少額度送禮品的活動,禮品相當豪華。今年春節我在幾個靠譜的、熟悉的平臺上尋覓了好久,加息、送紅包的力度比往年小了很多。”80后投資者D先生算是最早進行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那一批投資者,從余額寶到P2P,從老牌互聯網網貸平臺再到各式新涌現的平臺,D先生逐一投資,說起來也是如數家珍。
D先生說:“網貸投資的紅利正在消失,聽說2017年網貸的行業平均收益率還會下降,身邊的朋友多少有些惋惜之前的太過謹慎錯過了行業暴利。”對諸如D先生一樣的網貸投資老司機來說,以P2P網貸投資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投資曾經的高收益率是理所當然的:50到100元的低起投點,吸納了更多的社會閑散資金,大大提升了資金的流動效率和多樣性。
然而從高紅利到低收益也無可厚非,畢竟野火春風的野蠻生長,最終都得回歸優勝劣汰、回歸理性才能確保這條財富配置的路子不會撞到南墻。
數據顯示,2017年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71%,環比下降了5個基點,同比下降了247個基點。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P2P網貸行業收益率的降低是大勢所趨。董事長李顯玉認為,“由于獲客、合規等成本增加,未來P2P網貸的收益率還會持續下降一段時間,最終在行業成熟時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P2P平臺是借款人與投資者之間的直接交易,網貸平臺僅是中介,運營效率高、成本低。網貸的收益率未來仍然高于銀行以及余額寶等貨幣基金。
事實上,對廣大投資者來首,預期收益率降低從長遠來看是利好的,這意味著網貸行業中優質的平臺比例在上升,行業整體風險下降。
一如李顯玉所認為的,P2P網貸收益的下降潮是成本上升所導致。數據顯示,在金融創業領域,2013年一家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的投資獲客成本區間為300至500元,而2016年則漲為1000至3000元。這一方面是行業限制,另一方面是消費者越來越謹慎。
其次,隨著2016、2017年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不斷深入,合規已經成為P2P平臺繞不過去的一個工作重點。而合規調整是需要成本的,例如銀行存管的成本、限額令之下業務調整的成本等,這也是造成收益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是隨著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借款用戶的融資成本在不斷下降,這對平臺來說降低了項目風險的同時,利潤空間也在收縮,相應的投資者收益率也會降低。
第四,在銀行的降息、降準政策背景下,無風險資產的利率下降速度增加,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收益率也會受到影響,P2P的長期收益率下降是必然趨勢,預計2017年該會降低到7%-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