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興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對于沒有零部件技術的中興來說是不小的打擊。不知道是否是為了向美國的此番做法宣戰,近日傳出阿里全資收購了芯片公司中天微,外界不少人認為這是阿里對美國制裁中興芯片的反擊。不過4月25日,馬云對此給予了否認并做出解釋,稱阿里早在四年前就已開始在芯片領域展開布局,并且研發芯片也不是為了引起競爭,而是想讓芯片技術在我國更具普惠性,全資收購中天微早在計劃中,并不是針對“中興事件”。
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中天微,這是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的重要環節,這也意味著阿里正在搭建新的生態系統。因為未來將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而芯片則是支撐許多東西運行的重要零件,如果可以掌握芯片技術,各行各業就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到高質量、多元化的芯片。
目前我國三大互聯網巨頭都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不過相較于百度和騰訊,阿里巴巴則顯得非常低調,阿里巴巴采用錯位營銷戰略,將人工智能規劃在“云服務”內進行推廣。阿里主打“產業AI”,從家居、基礎出行等多方面展開產業布局,且主要將AI技術作為商用。而騰訊與百度在發展人工智能上也重點不一,騰訊主要重視場景、百度則重視技術上的發展。
百度AI商業化業績顯著,通過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百度凈利潤79億元,同比增長156%,為了持續推進AI業務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價值定位,百度在鞏固人工智能平臺的同時,也積極推動產品創新,近一步鞏固百度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而騰訊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布局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數據分析等板塊,目的是為騰訊游戲內容呵社交業務提供有力支撐。通過騰訊云為平臺輸出的人工智能能力能夠成功運用到醫療領域,為醫學團隊提供解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醫療平臺騰訊覓影。雖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自身優勢,但相比阿里和百度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騰訊還沒有自己的硬件產品,但騰訊已經表示成立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X,對此大家不妨保持期待。
對于未來BAT在人工智能領域該如何布局,業內專業人士表示,目前發展最快、相對較成熟的是大數據和云計算,并且在外界看來已經初具規模,應用也相當廣泛。如今人工智能高度發展,從AlphaGo、機器人車隊等智能產品的出現,再到不需要機器人的軟件,AI技術很快會充實我們的生活遍地開花,智能終端在金融、醫療等行業將逐步擴展使用,這也許會是BAT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