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距離上次發布手機已過去有一段時間,雖說手機銷量平平,但這并沒有打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做手機的積極性,格力最新一代的手機將悄然而至。
格力集團成立于1985年3月,本是以制造傳統電器為主,成為珠海市目前國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之一。而隨著格力集團近年來的日益發展,很顯然它想要立足的領域不只家電行業,還欲在更廣闊的的領域實現自身價值,最主要的是能分得一杯羹。而入局手機行業,可以說是格力邁出的一大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曾放出格力手機“三年不用換”、“要賣1億部”的豪言,但事實證明格力手機的銷量并非那樣可觀,雖說“董小姐”敢闖敢做的心是好的,但事實證明,在當下手機市場日趨飽和,消費者對手機品牌形成一定喜好的情況下,格力手機若想打開手機市場的固有局面,難免顯得有些困難。
格力2015年初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機,其實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家電行業已經入局,包括海爾、長虹、TCL和海信等老牌家電企業,其中不得不提TCL,它是家電企業轉向手機領域的成功案例。21世紀初其通過收購法國電信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成功進軍歐洲手機市場并在海外占據一席之地。
而反觀國內大部分家電企業,受小米、華為等新興企業影響,其手機產品并未得到有效認可,競爭能力偏弱。但業內人士分析,家電企業做手機也并非全無優勢,其優勢在于可以和家電產品相結合,構建生態體系,吸引到已有消費群體。
格力做手機有何劣勢?此前董明珠曾宣布,今年格力的營收目標是2000億,現在看來這并非易事,想要提升營銷額不能只靠傳統空調業務,還應積極拓展新領域,如今看來,手機領域無疑是其拓展的重要板塊。但就目前來看,格力現在入局手機市場未免有些晚,面對手機市場日趨飽和,競爭激烈的狀況,格力無論從手機的創新設計還是發展空間來看都沒有優勢,很難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突破性進展。同時,手機和家電作為兩種技術含量不同的產品,消費者對家電企業制造手機的認可度偏低,認為其技術含量無法與手機品牌的現代通訊科技相匹配。所以說格力發布的新款手機,消費者是否買賬還是未知。
如今不少企業跨界其他領域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企業能真正的做出成績,大部分并未大獲成功,這與消費者對企業的固有印象息息相關。正如格力,在大家的印象中格力就是空調做得好,那么大家肯定更愿意購買格力的空調產品,至于格力的手機產品,也許有人愿意嘗試,但更多人還是習慣購買華為、小米等專業手機企業推出的產品。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企業還是應該盡可能在自己精通的領域有所作為,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企業不可以布局其他領域,但應清楚主次,否則主業副業都會有所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