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對胃熱癥狀的慢性胃炎調理方:竹茹清胃湯之加減
【組方】:石斛10克、麥冬15克、白芍12克、枳殼10克、公英15克、蘆根30克、竹茹3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
【用法】:取上述藥材,煎水為湯,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之。
【功效】:此方輕清涼潤,可調和胃氣,有助于理氣止痛。
二、針對胃寒癥狀的慢性胃炎調理方:砂半理中之變方
【組方】:清半夏10克、制香附10克、高良姜10克、炒枳殼10克、砂仁10克。
【用法】:每日一劑,煎水服用,注意砂仁需后下,分早中晚三次飲之。
【功效】:此方具有理氣散寒,和胃止痛之妙效。
三、潰瘍止血調理方
【組方1】:黃芪30克、太子參25克、白術12克、當歸12克、白芍20克、阿膠珠20克、地榆炭20克、側柏炭20克、烏賊骨25克、炒龍牡各30克。
【用法】: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組方2】:烏賊骨30克、白蓮米20克、人參10克、三七粉10克。
四、老人便秘調理方
【組方】:黃芪30克、銀花20克、威靈仙20克、白芍20克、火麻仁20克、肉蓯蓉20克、厚樸10克、當歸20克、制大黃10克。
【用法】: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助通便。
五、特效感冒調理方
【組方】:紫蘇30克、薄荷10克、藿香3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雙花12克、蒼術12克、黃芪15克、甘草5克。
【用法】: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驅感冒之邪。
六、解毒清熱調理方
【組方】:銀花30克、連翹30克、菊花30克、桑葉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黃芩15克、蟬蛻15克、蘆根20克、石膏30克、滑石30克、甘草5克。
【主治】:此方適用于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熱低燒皆可治之。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煎水服用。
七、健身固表調理方
【組方】:防風20克、白術20克、黃芪40克、桔梗30克、百合40克。
【功效】:此方可補益脾肺之氣,固表止汗,增強身體抵抗力。
【主治】:適用于氣虛自汗,體弱易感,或慢性鼻炎、氣管炎,以及因表虛衛陽不固而常感冒或感冒纏綿不愈者。
【用法】:將藥材共為細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6克,以助健身固表。
八、氣管—支氣管炎及慢性氣管炎調理方
【組方】:南北沙參各15克、凈銀花20克、菊花10克、薄荷(后下)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
九、止咳定喘調理方
【組方】:制麻黃12克、杏仁10克、蘇子15克、白芥子10克、葶藶子10克、制冬花10克、制陳皮10克、茯苓20克、法半夏10克、制甘草5克。
【主治】:此方專為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或輕度肺氣腫患者設計,尤其適用于風寒咳嗽、喘痰多者,療效顯著。
【用法】:取上述藥材,煎水為湯,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助止咳定喘。
十、溫腎納氣、化痰調營調理方
【組方】: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當歸10克、麻黃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
【主治】:此方適用于慢性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屬腎督虛冷、痰瘀凝滯者,對于咳喘經久不愈的患者尤為有效。
【用法】:將藥材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溫腎納氣、化痰調營。
十一、四子平喘湯:化痰止咳,納氣平咳
【組方】:葶藶子12克、炒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12克、杏仁10克、浙貝12克、制半夏10克、陳皮5克、沉香(后下)5克、生地12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
【主治】:此方專為腎虛失納、痰飲停肺所致的咳喘而設,癥見胸隔滿悶、咳喘短氣、痰多色白、苔白膩、脈沉細滑無力等。
【用法】: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化痰止咳、納氣平咳。
十二、溫陽益氣復脈湯
【組方】:人參15克、黃芪20克、細辛6克、制附子10克、制麻黃6克、麥冬12克、黨參18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功效】:此方溫陽益氣,和絡復脈,對于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的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胸憋氣短等癥,以及心動過緩的患者具有顯著療效。
【主治】:適用于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的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胸憋氣短等癥,以及心動過緩的患者。
十三、高血壓調理方:八味降壓湯,益氣養血
【組方】:何首烏30克、白芍20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杜仲25克、黃芪60克、黃柏12克、鉤藤60克。
【主治】:此方專為陰血虧虛、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設計,癥見頭痛眩暈、神疲乏力、耳鳴心累等,血壓標準高壓不超過140,低壓不超過90。
【用法】:將藥材煎水服用,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以益氣養血、降壓調理。
以上為收集的民間以及名醫偏方,每個人體質不同,因此用秘方前需詢問醫生,切勿亂用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