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陳學智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心內(nèi)科
來 源/ 華醫(yī)網(wǎng)
導 語
近來先后幾個人轉(zhuǎn)發(fā)這張不同年齡段的血壓標準表格給我,而且有人還是學醫(yī)的,讓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 這個表格在網(wǎng)上瘋傳,閱讀量十萬加
這個表格不靠譜
其實,醫(yī)學上并沒有這種說法。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很明確,沒有按年齡分布的血壓正常值。
臨床診斷高血壓的標準是:非同日三次測量上臂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即可考慮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雖然沒有按照年齡分層,但高血壓治療目標值在之前的指南中有分層,即不同危險因素的人血壓目標值可有差異。
JNC-8 建議將 60 歲以上的人群的收縮壓降至 150 mmHg 以下即可。
AHA/ACC 2015 年提出:對于超過 80 歲的老年患者,將血壓降至 150/90 mmHg 以下。
目前的觀點,血壓治療目標值還是要低于140/90mmHg,不做硬性規(guī)定,除非合并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可以稍高,其他還是要低于140/90mmHg。對于普通患者來說,并不存在上表中列出的正常值標準。
此外,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很多,其中95%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即找不到確切原因的高血壓,需要長期口服高血壓治療;5%為繼發(fā)性高血壓,繼發(fā)于其他明確的病因,如腎性高血壓、腎動脈狹窄、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等,需要針對可干預的病因治療。
牢記這個表格
▲ 患者心血管病總體危險評估法
雖然在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方面,并沒有年齡的差異。但是高血壓患者與年齡的關(guān)系還是很大的。
高血壓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病的主要根源。持續(xù)的血壓升高造成心、腦、腎、全身血管損害,嚴重時發(fā)生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危及生命的臨床并發(fā)癥。
評估患者心血管病總體危險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評分表法”其中,對高血壓數(shù)值及年齡都有相對應的分數(shù)。也就是說,血壓越高、年齡越大,患心血管病的風險也越大(見上表)。
>>>覺得文章不錯,請在文末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