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玉雕講究“玉必有工,工必吉祥”,從設計到雕刻,都體現著深厚的傳統文化,雕刻講究切、磋、琢、磨,雕刻過程中保持一顆恒心和耐心,線條流暢很少有怪樁的題材。
與中國悠久的玉石文化相比,國外的玉文化沉淀相對薄弱,近五十年來,玉雕在日本、加拿大、美國、新西蘭等地逐步發展。國外的玉雕富于現代感,藝術風格各具特色,他們選用當地所產玉石,以碧玉為主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融入了各個民族的風格,玉雕風格多樣化,令人耳目一新。
美國的玉雕也常采用動物題材,與中國玉雕常采用瑞獸不同,他們的動物更加個性化,比如一個美國姑娘可能會帶著碧玉蛇,題材新鮮大膽。
新西蘭的玉雕風格是最為接近我們國家的,線條流暢,寫意為主,含義吉祥。
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這個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毛利人的影響,比如國際體育賽事中常見的毛利舞,玉雕中也有提現。
玉器曾經被毛利人打造成武器,后來化干戈為玉帛,逐漸被設計成裝飾用的耳環等首飾。
加拿大盛產碧玉,豐富的原材料刺激了楓葉國的玉雕產業,收到外來移民的影響,加國的玉雕呈現流派眾多、別具特色的風格。
加拿大的玉雕注重對于生命力的表現,因此他們的動物題材大都表現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形態,著重提現動物的打斗場面,栩栩如生,非常傳神,這點與中國傳統動物玉雕有所不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加拿大緯度高的地方有北極熊生活,所以熊也是玉雕中的常客,注重表現熊的日常生活,巧妙利用玉雕的多彩顏色,呈現熊馳騁于冰原之上,捕食獵物、繁育后代,值得玩味。
中國的傳統玉雕,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高山流水,都是用線條呈現,注意線條雕刻的流暢和靈動。
加拿大玉雕喜用粗狂的線條表現個性鮮明的作品,手法夸張,承接自西方雕塑藝術,力求表現力量和生命力。
翡翠主要銷往中國,卻是日本的國石。日本的玉雕文化悠久漫長,玉石信仰也深深根治他們民族文化之中。
東京博物館,有一塊日本繩文時代的翡翠斧,距今約3000年,造型古樸。
日本產的翡翠質地較差,結構粗糙,裂紋較多,這與日本處于火山頻發的島國有很大關系。
有鑒于此,日本的翡翠雕刻都是寫意為主,造型簡單,多取材日本傳統文化。
為了追求具有寶石光澤的玉器,日本玉商劍走偏鋒,把翡翠打磨的幾斤玻璃,造型接近實用器皿。
這種翡翠做的器皿,收到當地人的喜愛,常備用來做送禮的佳品。
每個國家的玉雕都各具特色,深深體現著當地的文化,具有時代的烙印。
藝術無國界,對于中國和外國的玉雕,大家更喜歡哪一種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品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