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一代名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即便是四大一線城市,其實各單項核心指標也是參差不齊,部分指標甚至是天壤之別。本文,我們將通過25項核心指標帶大家全面走進象征我國城市實力天花板的“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看看它們各單項指標絕對實力和相互差距分別如何?以及綜合實力孰強孰弱?上海和北京到底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城呢?深圳和廣州誰又會是第三城?……
一、總人口及人口流入:
1、上海2489萬,全國第二,人口凈流入1032萬
2、北京2188萬,全國第三,人口凈流入788萬
3、廣州1881萬,全國第五,人口凈流入870萬
4、深圳1768萬,全國第六,人口凈流入1212萬
如果光看決定綜合實力強弱以及發展趨勢的第一大因素人口,上海和北京距離重慶的3200萬人口均相差甚遠,無獨有偶,廣州和深圳同樣大幅度落后于成都的2100萬。即便是在北上廣深之間,同樣是參差不齊,其中上海高出北京300萬,北京則高出廣州300萬,即便是差距最小的廣州和深圳之間,也相差了110多萬,首尾差更少達到了1.41倍。即便是在人口流向上,同樣是大相徑庭,人口流入最多的反而是人口最少的深圳,人口凈流入高達1200萬,以至于深圳外地人口是本地戶籍人口的2.2倍,同時流入絕對值也是最低的北京1.54倍。
三、建成區面積:
1、北京1599km2,全國第一
2、上海1371km2,全國第三
3、廣州1361km2,全國第四
4、深圳1217km2,全國第五
雖然在城建規模上,全國第一屬于北上廣深,但被譽為大上海的魔都,卻再次無緣第一,而且依舊是不及重慶,僅僅收獲第三,不僅如此,對廣州的領先優勢也是僅有微不足道的1.5%,極有可能被廣州反超,深圳則是繼人口之后,以11%的差距再次屈居廣州之后
四、GDP總量及增速:
1、上海4.32萬億,全國第一,年均增速8.0%
2、北京4.03萬億,全國第二,年均增速8.88%
3、深圳3.07萬億,全國第三,年均增速9.91%
4、廣州2.82萬億,全國第四,年均增速8.75%
對首都北京擁有14%人口優勢的上海,卻在第一大經濟指標GDP上,僅僅領先北京7.3%。與此同時,北京對GDP第三城深圳的領先優勢高達31.3%,如此懸殊的差距,已足以確保上海和北京長期穩居前二。反觀深圳,不僅完敗于北京、上海,而且和第四的廣州之間也僅僅相差8.6%,隨時都有可能被廣州再次反超。不過從過去十年的增速來看,增速為8.9%的北京反超增速僅有8%的上海倒是極有可能實現,而廣州則剛好相反,很有可能被增速高達9.9%的深圳進一步擴大差距。
六、房價:
1、深圳6.92萬/㎡
2、上海6.83萬/㎡
3、北京6.61萬/㎡
4、廣州4.86萬/㎡
雖然對于普通居民而言,房價越低幸福指數就會越高。但對于一座城市而言,卻剛好相反,因為房價不僅象征了城市品牌價值,還是一座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體現。從四城房價來看,面積最小的深圳甚至力壓上海和北京,而面積足足是深圳8倍的北京,房價卻屈居深圳、上海之后,形成我國房價的三足鼎立之勢。反觀人口、GDP均和深圳旗鼓相當的廣州,房價卻僅有深圳的70%,相差了1.42倍之多。
七、人均GDP:
1、北京18.40萬
2、上海17.36萬
3、深圳17.34萬
4、廣州15.01萬
作為我國第一大經濟中心的上海,雖然在GDP上力壓北京,但在更具有含金量的人均GDP上,卻以6%的微小差距惜敗于北京,屈居第二。不僅如此,即便是面對后起之秀的袖珍城市深圳,也已是平分秋色,僅僅相差0.1%。和以上三城的難分伯仲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作為唯一省會城市,廣州不僅只有北京的82%,即便是和深圳相比,也落后了15.6%。
八、地均GDP:
1、深圳15.36億/km2
2、上海6.82億/km2
3、廣州3.80億/km2
4、北京2.45億/km2
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地均GDP無疑是城市土地價值以及開發程度的最直觀體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深圳,果不其然一枝獨秀,以至于上海也僅有其的一半不到,廣州則是不及其四分之一,北京更是僅有深圳的六分之一。
九、人均收入:
1、上海7.8萬
2、北京7.5萬
3、深圳7.08萬
4、廣州6.88萬
上海雖然在人均GDP上惜敗于北京,但在象征居民收入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則是再次力壓北京重回榜首,不過領先優勢依舊僅有微不足道的4%。反觀北京,不僅低于上海,而且僅僅領先于深圳5.9%,即便是最低的廣州,也僅僅落后于深圳2.9%,以至于四城之間的最大懸殊也僅有13%,直接刷新了四大一線城市最小懸殊記錄。
十、收入房價比:
1、廣州1.42㎡/年
2、上海1.14㎡/年
3、北京1.13㎡/年
4、深圳1.02㎡/年
當大家看到北上廣深的收入房價比之后,相信對“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的確,作為一線城市,人均年收入不吃不喝也才剛剛夠買一平方,即便是性價比最高的廣州,也才不足1.5個平方,如果按照90平的小房來算,也至少需要60年。
十一、人均個稅:
1、上海8646元
2、北京8492元
3、深圳6482元
4、廣州2456元
雖然在人均個稅上,四城的相互位次和人均收入如出一轍,但是在相互懸殊上卻截然不同。其中,上海僅僅高于北京1.8%,而北京則足足是深圳的1.31倍,廣州更是和深圳相差了2.64倍,四城的首尾差更是高達3.52倍,遠高于人均收入的1.13倍。
十二、人均社消:
1、上海7.26萬
2、北京6.79萬
3、廣州5.38萬
4、深圳5.37萬
從象征全社會整體消費力的人均社消來看,上海依舊是第一,領先北京6.9%,廣州則是有驚無險地力壓深圳,來到第三的位置,不過距離第二的北京依舊相差了26.3%。深圳則繼收入房價比之后,再次在象征經濟質量的人均指標上墊底一線。
十三、人均存款:
1、北京22.28萬
2、上海17.14萬
3、廣州12.31萬
4、深圳11.78萬
正所謂:百姓富不富全看腰包鼓不鼓。在象征富余程度的居民存款上,北京不僅以30%的絕對優勢完勝魔都上海,更是深圳的1.9倍。廣州則是繼人均社消之后,再次高于深圳,不過依舊僅僅領先微不足道的4%。
十四、財政收入:
1、上海7771億
2、北京5923億
3、深圳4257億
4、廣州1883億
作為我國第一大經濟中心的上海,在象征財力的財政收入上,當仁不讓地以31%的優勢完勝首都北京,可謂是一騎絕塵。反觀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卻僅有上海的四分之一,即便是和同省的“小弟”計劃單列市深圳相比,也僅有其的44%,徹底淪為陪襯。
十五、規工總利潤:
1、北京3665億
2、深圳3403億
3、上海3052億
4、廣州1477億
作為營商環境水平象征的規模以上工業總利潤,是一座城市核心企業盈利水平的最真實寫照。作為首都的北京,擁有眾多大型企業總部,因此在規工總利潤上毫無懸念地奪得第一,而被稱為創業者天堂的深圳,則是以8%的微小差距緊隨其后。反觀魔都上海,不僅完敗于北京,還落后于深圳12%,好在依舊是廣州的2.1倍。
十六、進出口總額:
1、上海4.06萬億
2、深圳3.54萬億
3、北京3.04萬億
4、廣州1.08萬億
當大家看到四城外貿數據后,相信更能理解為何三四月份上海遲遲不愿封城的原因了,卻是足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是全國唯一突破4萬億的超級外貿大城,而且足足是北京 廣州兩大一線城市的總和。反觀廣州,雖然身位沿海城市,但卻僅有非沿海城市北京的約三分之一。
十七、地鐵里程:
1、上海831km
2、北京783km
3、廣州621km
4、深圳419km
雖然北京在面積上足足是大上海的2.6倍,但在地鐵建設上,反而長期不及上海,以至于后面的追趕者廣州已經是近在咫尺了,反觀深圳,雖然地鐵密度最高,但在總運營里程上,依舊墊底一線,而且是唯一低于600km的,剛剛突破400km,僅有上海的一半。
十八、建筑業總產值:
1、北京13987億
2、上海9236億
3、廣州7060億
4、深圳5420億
從象征城建硬實力的建筑業上,北京不僅是一線城市中唯一突破萬億大關的,而且還高于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總和。即便是魔都上海,也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二,彈丸之地深圳更是只有北京的39%。而導致深圳城建大幅度落后另外三城的最直接原因便是捉襟見肘的可開發土地資源。
十九、5A景區:
1、北京8個
2、上海4個
3、廣州2個
4、深圳2個
在象征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的優質文旅資源數量上,作為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以8個的優異成績一個抵三,尤其是像八達嶺長城、明十三陵、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奧林匹克公園等古今建筑奇跡的交相輝映,更是將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化城市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相比之下,作為只有幾十年發展歷時的深圳,便略顯囊中羞澀。
二十、旅游總收入:
1、北京4166億
2、上海3764億
3、廣州2886億
4、深圳1600億
北京雖然在優質文旅資源上一枝獨秀,但在象征文旅受歡迎程度的文旅收入上,卻僅僅領先于上海11%,不過相比于深圳,依舊擁有2.6倍的絕對優勢。相比之下,年輕的后起之秀深圳,則依舊是相形見絀,即便是和廣州相比,也相差了1.8倍。
二十一、三甲醫院:
1、北京82個
2、上海72個
3、廣州66個
4、深圳18個
三甲醫院作為我國級別最高的醫療機構,是醫療實力的最直觀體現。作為我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然在醫療硬實力上一騎絕塵,上海則落后于北京14%的同時,又領先于廣州9%。相比于北京、上海、廣州三城的龍爭虎斗,深圳則明顯是格格不入,不僅和北京相差了4.6倍,還和廣州相差了3.7倍。
二十二、人均醫療床位:
1、上海65張/萬人
2、北京59張/萬人
3、廣州57張/萬人
4、深圳36張/萬人
醫療硬實力一騎絕塵的北京,卻在象征醫療軟實力的人均床位上被上海反超10%,不僅如此,還和身后追趕者廣州僅僅相差了5%,極有可能被廣州反超。至于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則再次淪為陪襯,僅有廣州的64%,以及上海的55%。
二十三、雙一流大學:
1、北京34所
2、上海15所
3、廣州7所
4、深圳1所
被譽為城市發展引擎的科教,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發展質量的最基本保障,正所謂“再窮不能窮教育”便是這個道理。而從四城頂尖學府數量來看,北京則是繼優質文旅資源之后,再次以一敵三。而且足足是另外三城總和的1.5倍,堪稱一枝獨秀,即便是第二科教之城上海,也不及其一半,廣州更是僅有北京的五分之一。不過相比于深圳的唯一獨苗南方科技大學,完敗于北京、上海的廣州,7所雙一流院校的成績又似乎高高在上。
二十四、在校大學生:
1、廣州141萬
2、北京59.6萬
3、上海54.87萬
4、深圳11.65萬
在被譽為城市未來建設主力軍的儲備人才在校大學生指標上,廣州可謂是鶴立雞群。即便是擁有眾多優質科教資源的北京,也僅有廣州的42%,至于深圳,更是只有自己省會城市廣州的8.3%,和以上城市的大相徑庭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北京和上海之間僅僅相差了8.6%,好在依舊是北京領先。
二十五、新增發明專利:
1、北京7.9萬件
2、深圳4.52萬件
3、上海3.29萬件
4、廣州2.4萬件
發明專利是一座城市保持高速發展最賴以生存的“血液”,誰擁有更多發明專利,也就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核心技術和城市驅動力。作為全國大腦的北京,不僅成為科研第一城,而且相當于深圳和上海的總和,更是廣州的3.3倍。
總結:在看完以上25輪指標的全方位對比分析之后,相信大家心目中的諸多疑問也就隨之水落石出。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最終的綜合實力對比結果匯總:
1、北京綜合得分762,共計10項第一,10項第二,3項第三,2項墊底;
2、上海綜合得分689,共計9項第一,12項第二,3項第三,1項墊底;
3、深圳綜合得分534,共計4項第一,3項第二,5項第三,13項墊底;
4、廣州綜合得分515,共計2項第一,0項第二,14項第三,9項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