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烏沖突已經持續(xù)了9個多月。在這9個月里,俄軍經過一系列戲劇性的“陰謀”終于陷入被動。尤其是前段時間,俄羅斯下令赫爾松和第聶伯河右岸的俄軍撤退,足以引起世界輿論的一片嘆息。要知道,與哈爾科夫不同,赫爾松早已完成了入俄“公投”,而且被賦予了極高的政治意義。所以退選影響的不僅僅是它的聲譽,還有它的士氣和民心。
當然,俄軍被迫從赫爾松撤出。在過去的文章中,作者說Hellson已經失去了它的地理優(yōu)勢。只要烏克蘭軍隊繼續(xù)用“海馬”火箭炮攻擊水電站大壩,赫爾松地區(qū)和第聶伯河右岸的俄軍就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因此,從兵法的角度來看,俄軍保民失地的決定是無害的,俄軍也需要足夠的兵力先徹底“解放”頓巴斯地區(qū)。
但客觀來說,軍隊的士氣在戰(zhàn)場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俄羅斯不能解決一個重要問題,那么這次撤退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很可能是“越退越勇”!無論哈爾科夫撤退還是赫爾松撤退,俄軍都沒有達到拒絕的效果。俄軍一撤,烏克蘭軍隊第二天就要進駐。烏軍的到來意味著“海馬斯”也會有所回應,所以“海馬斯”的手會伸得越來越長,也就意味著在不更換M31火箭炮的情況下射程會越來越遠。目前,烏克蘭軍隊有能力直接攻擊克里米亞邊境地區(qū)的城鎮(zhèn)。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俄軍在赫爾松撤退后開火并立即占領頓巴斯地區(qū),他們仍然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赫爾松。但現(xiàn)實情況是,俄軍在頓涅茨克的進攻并不順利,數百次進攻被烏軍成功攔截,會讓俄軍被動尷尬,而赫爾松的烏軍會頻繁發(fā)動進攻,導致俄軍無法出動。假設我們俄軍會繼續(xù)發(fā)揚保護軍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那就離家不遠了。
總的來說,俄軍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人手不足。雖然已經招募了31.8萬名義務兵,但只有幾萬人完成了訓練,這完全不足以填補俄羅斯前線的空缺。接下來就看俄軍是在時間上還是時間上勝過俄軍了。如果西方支援到位,那么烏克蘭軍隊肯定不會給俄羅斯軍隊喘息的時間。隨著無人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消耗,俄軍近期進攻手段明顯有些單一,未來前景也十分堪憂。能否在拿下頓巴斯的同時保住扎波羅熱,可能是今冬俄烏沖突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