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程序員,是不是必須要走管理路線才會有出路?踏實搞技術最后只有淘汰?
事實的確如此嗎?
帖子一出現,有就有很多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的確如此,我一直都有一種想法,那就是IT互聯網行業35歲失業是一個幸存者偏差的現象。
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失業的情況,首先,對于計算機領域的科研從業者來說,35歲才剛剛開始,很多科研老師都是從35歲之后才陸續作出較強的創新成果,所以從智力、體力和經驗等多個維度來看,35歲都應該是技術從業者的黃金時期,而不應該是職場的末期。
之所以IT互聯網行業出現35歲危機的情況,原因無非是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是企業不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其二是從業者的崗位替代性比較強,其三是從業者的技術結構陳舊,無法適應新的技術研發體系。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