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后果很“可怕”
人類自出生開始便進入了復雜的人際關系網,人際交往也成為個體生活當中的主旋律,人類是擁有豐富感情的動物,并且能夠在與人建立感情的基礎之上,發展社會,發展人類自身。
對于人類而言,最重要的感情莫過于親情、愛情和友情,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也是占據人們生活當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的親情和愛情。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親情和愛情分別對應的是家人和愛人,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些人認為愛人就是家人,愛情也總有一天會發展成為親情。
畢竟,經過時間的洗禮,愛情當中原有的激情和浪漫會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當中的瑣事,而愛情最終會變為親情。
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愛情經過漫長時間的考驗,歷久彌新的磨合,最終會成為一種與親情相似的感情,但是又有親情有一定的區別,而這必然要建立在雙方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這種關系會比愛情和親情更加穩固和長久。
心理學家指出,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妻子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否則后果將十分可怕,甚至令人難以承受,那么心理學家是出于何種原因得出了這種結論呢?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探尋問題的本源所在,將親情和愛情這兩種關系背后更加深層次的內涵,上升至兩種社會關系與需求之間的聯系。
戀人關系vs親人關系
戀人關系通常發展于男女雙方相互仰慕,并且在不斷地相處過程當中,滋生情感而建立起的親密關系,這種關系站在社會學的角度上來講屬于倫理關系,與婚姻關系不同,戀人關系并不會受到過多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
當然,對于已經邁入婚姻殿堂的夫妻而言,妻子對丈夫依舊是擁有親密關系的戀人,只不過兩個人的關系更進一步,并且擁有了法律的支持和保護,是合法的婚姻關系。
對于大多數男性而言,婚姻關系就是將妻子迎娶進門,一輩子呵護、愛護和守護她,這不是單純地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以及道德倫理的驅使,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愛。
相信對于大多數有戀愛經歷的人來講,兩個人從相識、相知走向相戀,最終攜手共同走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和表現都會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以及兩個人之間關系的不斷親密而發生顯著的變化。
初識之時,男女雙方都會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是荷爾蒙促使兩個人彼此吸引,因此每個人在戀愛的初期都會精心地打扮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對方留下最好的印象。
但是隨著彼此了解的不斷深入,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會逐漸發生變化,個體身上的缺點也會逐漸暴露出來,兩個人之間會慢慢地產生矛盾和沖突。
人們也會逐漸將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等到真正攜手走入婚姻生活的時候,基本已經毫無保留,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內在修養,甚至是對于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兩個人都十分清楚。
而親人關系是以血緣為紐帶,每個人都無法自由選擇的關系,社會學家把親屬關系分為六種,每一種都是基于當地文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的人文特點。
不同社會關系與需求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親人永遠是自己避風的港灣,無論自己與親人之間的關系是親密還是疏遠,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個體的需求。
但是戀人與親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區別,戀人能夠更加全面地滿足個體各個層面的需求。
對于夫妻而言,維系彼此關系的基礎一定是物質基礎,這一點受到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會受到性和繁衍后代義務的影響。
因此,戀人之間要相互滿足經濟需求、性需求以及繁殖需求。
親人則與之不同,不同之處在于親人將滿足個體的經濟需求、物質需求、撫養需求、感情需求、社會化需求以及教育需求等等。
尤其是對于未成年人而言,他們的生活需要依附于自己的父母。
在這種不同社會需求的影響下,一旦妻子的角色從戀人變成了親人,就會導致女性的價值準則與內心行為之間產生矛盾和沖突,導致女性難以適應自己的社會身份,而這種越界的行為也會導致婚姻生活當中出現巨大的矛盾。
妻子對于家庭的付出并不是理所應當的,丈夫更不應該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妻子。
綜上所述,男性千萬不要在生活當中,把妻子當成是親人,否則后果將會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