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每個月只能回來一兩次看看齊齊和齊齊媽,而且每次回來都會很辛苦,很累的樣子,齊齊不敢和爸爸玩,總覺得爸爸不是自己家的人,時間一長,跟爸爸就慢慢不親了。
大家都認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但是實際上,爸爸在育兒方面也是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的,爸爸在孩子心里是一個家里的大樹,是為孩子和媽媽遮風擋雨的,是孩子和媽媽的保護神。如果爸爸經(jīng)常不在家或者和孩子關系不親,那么孩子的心理會有缺失感的,對性格和心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女孩,沒有爸爸的呵護,她會更沒有安全感,那么從小和爸爸不親膩的女兒,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看看這些后果,很多寶爸知道了會后悔沒培養(yǎng)好和女兒的親子關系!
女孩的安全感往往來自父親,這和遺傳也有關系,一般女兒長得像爸爸的比較多,從遺傳上來講,女兒和爸爸更親近一些,她需要父親帶給自己呵護和陪伴,需要父親給予的安全感,但是如果小時候就和爸爸不親,那么她的安全感是缺失的。
爸爸和媽媽在孩子的生命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媽媽溫柔細膩,而爸爸則是高大威猛,是力量的代表,是孩子的堅強后盾。如果小的時候就缺乏父愛和爸爸不親,那么她更容易內(nèi)向,不自信。和那些父愛滿滿的孩子相比,從小和爸爸不親的女孩更保守,不愛交際,甚至是多愁善感不愛說話。
沒有或者缺少父愛的女孩,她內(nèi)心里是極度渴望父愛的,只是她自己不知道。長大以后如果遇到對他好的異性,她都把情感傾注在這個男人身上,潛意識中,她會向要求父親那樣來要求這個男人,從而對這個男人產(chǎn)生很深的依賴感,往往越是這樣,她在感情中就越容易受挫。
爸爸不能只負責賺錢養(yǎng)家,爸爸在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爸爸的陪伴也不能由媽媽完全來代替,有時候,就算是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盡到做父親的義務。這樣才是合格的爸爸,而“爸爸”兩個字也不只是一個稱呼而已,是需要獻出自己應盡的義務的,這樣不會愧對“爸爸”這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