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咱們大中國的核電分布圖,老畢為大家搜羅了一些世界其他主要核電國家的核電站分布圖,還有簡短核電發展情況概述。
你,值得擁有。
意大利
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一批僅將核技術用于民用發電目的國家之一。
意大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實現了核能發電,但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意大利1987年通過全民公決,關閉了當時國內全部4座核電站。
美國
1957年,美國的第一個大型民用核電站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州運行。1960年,伊利諾伊州格蘭迪縣的德累斯頓核電站成為該國第一個由私人供資的全面核電廠。
核電行業在60年代和70年代急劇增長,以響應需求增長。1979年在三里島發生的事故破壞了公眾對核電的支持。
美國的核電工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有99個運行的商業核反應堆。截至2014年12月31日,美國的核裝機容量總計為97.9 GWe(凈)。2014年美國總容量的核能占比為9%。
英國
截至2012年4月底,英國仍有16座許可運行的反應堆,總容量為10吉瓦。
最大的核運營商是EDF能源英國有限公司,EDF能源英國有限公司是法國電力公司(EDF)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于2009年1月購買了英國能源集團公司。它運行著8個核電廠。
今年來為中國和世界核電界所關注的欣克利角B和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是英國未來重要的核電發展計劃。
印度
印度于1964年開始建設的第一個核電站由兩個沸水反應堆(BWR)組成,與此同時,還開始了建造PHWR的工作。目前運行的核電總裝機容量為5780兆瓦。
印度核電計劃采用的戰略是利用鈾和釷資源三步走戰略。第一階段是基于使用本地可用的天然鈾產生電力和钚建立加壓重水反應堆(PHWR)。第二階段,钚燃料快速增殖反應堆(FBR)從釷產生電力和更多的钚和鈾-233。第三階段,反應堆將基于釷周期產生電力和更多的鈾233。
印度正在等離子體物理學和熱核聚變領域進行基礎和應用研究,并開發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技術。
西班牙
西班牙的核能在上世紀50年代初開發。在60年代末期,第一代核電站的建設開始。70年代初開始第二代核電廠的建設。西班牙的核電建設一直持續到1983年。
1984年,ENRESA成立。國有公司負責西班牙的放射性廢物管理和拆除核裝置。
2012年核電凈發電量為61,360 GWh,比上年增長6.4%。負載和時間可用性因子分別為88.82%和90.60%。
伊朗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布什爾開始建造2×1294MW(e)壓水反應堆機組,由于1979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以及隨后爆發的兩伊戰爭,布什爾核電站建設項目被迫中斷。
1992年,伊朗和俄羅斯簽署了關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雙邊協定。開始恢復布什爾核電建設,1號機組于2011年建成發電。
復雜的政治環境和伊朗核問題等眾多因素導致這座中東第一座核電站建設頗為波折。所以此處配圖包括了伊朗眾多核設施。
烏克蘭
說到烏克蘭,除了聊美女,當然要說切爾諾貝利。
盡管發生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截至2014年,在烏克蘭四個核電廠運行的水冷卻反應堆仍有15個。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三個機組正在退役。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關閉后,烏克蘭目前只運行VVER型核電廠。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于1966年在卡拉奇開始建設其第一個核電廠KANUPP,是總容量137兆瓦的PHWR,由加拿大通用電氣公司(CGE)根據交鑰匙合同建造。
盡管巴基斯坦對建設更多核電廠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不利的國際環境以及缺乏本國技術和工業能力設計和建造核電廠,二十多年來開始建設第二個核電廠。
在中國的幫助下,巴基斯坦第二個核電廠C-1(PWR)的建設始于1993年。之后陸續開始了C-2、C-3和C-4。卡拉奇沿海電力項目(2×1100 MW)于2013年開始建設。
一句話:巴基斯坦核電,中國造。
瑞士
目前在瑞士有五個核電廠正在運行。有四個研究堆和兩個放射性廢物中央處置設施。 放射性廢物處置設施也位于核電廠周圍。
瑞士的五個核電廠總容量為3.3吉瓦,年可用率約為90%。
比利時
比利時的核電廠位于Doel(在佛蘭德斯)和Tihange(在瓦隆)。原型壓水反應堆BR3(比利時反應堆3)于1987年6月30日關閉。
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Doel 1和2在兩個月的定期維護后恢復運行。在2014年和2015年大部分時間里,比利時的核電機組在停運。
日本
截至2016年5月,日本核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為45,775兆瓦。
由于東電公司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日本決定于2012年4月19日停用1號至4號機組,于2014年1月31日停用5號和6號機組。
日本福島,永載史冊。
瑞典
核技術于1947年在瑞典引入,第一個研究堆(R1)建設于1954年前后。第一個原型核動力反應堆Agesta(PHWR)位于斯德哥爾摩郊區的巖洞中。第一個商業核反應堆Oskarshamn 1于1972年投產。
截至2014年8月,瑞典有10個核動力堆正在運行。三個動力堆已被永久關閉,即Agesta,Barseb?ck1和Barseb?ck2。
捷克
捷克核電商業利用始于1972年。當時有六個核電機組。
如今,有四個運行核電站在運:Bohunice3,4(V-2)和Mochovce1,2。
核電站Bohunice V-1和NPP Bohunice A1處于永久關閉(退役階段)。
NPP Mochovce3,4的建設在2009年年中重新啟動。
加拿大
加拿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民用核電計劃的第一批國家之一。
開發了加拿大氘鈾(CANDU)系統,其使用加壓燃料通道代替壓力容器,使用天然鈾燃料代替濃縮鈾,使用重水作為冷卻劑/緩和劑,而不是在 壓水反應堆設計。
CANDU反應堆已經在加拿大以及國外成功出售。 目前,核能提供加拿大電力需求的約16%。
韓國
目前,韓國24個核電廠安裝了總容量21.7 GWe,包括20個壓水反應堆和4個坎杜加壓重反應堆(PHWR)。 有五個機組正在建設中。
根據韓國2015年7月完成的第七期長期電力供需基本計劃,到2029年將建成8臺APR1400和4臺APR +,其中4臺APR1400在建 。
韓國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其核電技術從引進到自主化再到出口的發展軌跡。
法國
法國核電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加快了核發展計劃的步伐。法國反應堆的單位產能從900兆瓦增加到1,300兆瓦,后來增加到1,500兆瓦。法國與核電廠計劃同時開發和實施了一個強大的國內燃料循環工業。
法國電力供應系統的核電量為63130兆瓦,包括五十八個PWR(三十四個900MWe,二十三個1300MWe和四個1500MWe)。 Flamanville正在建設一個新的EPR反應堆。
如今,法國核電企業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包括中國,尋求更大的發展。
德國
1955年,西德正式放棄擁有或使用核武器, 開始為和平目的研究和發展核能。 在廣泛的國際合作基礎上,建立了幾個原型反應堆,擬定了一個閉合核燃料循環概念和在深層地質構造中最終儲存放射性廢物的概念。
在福島事故之前,德國核電具有21.5 GWe的總容量,包括11個壓水堆和6個BWR。2011年后,隨著近一半核電廠運行許可到期,目前有,八臺機組(六個壓水堆和兩個壓水堆)正在運行。
2015年,核電廠占總發電量的約14.1%。
俄羅斯
戰斗民族的核工業也是過硬的,前蘇聯時期就開始引領潮流了。
今天俄羅斯核工業構成了一個強大的復雜的250多個企業和組織雇用超過25萬人。行業結構包括四個大型研究和生產綜合體:核燃料循環企業,核電工程,核武器應用企業和研究所。
2014年,俄羅斯核電廠產生180.5太瓦小時的電力,創下新紀錄。核電發電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7.5%。
好啦,最后再來張全圖,就醬。
本期編輯:畢格博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