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哇,飽和式核打擊是什么樣的核打擊呢?
咱們看美國吧,蘇聯解體后,流出來的資料就包括美國的核打擊目標劃定
上面的圖片中的黑點是蘇聯設計的第一波核彈的目標,主要是要摧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在地圖上2000個黑點作為打擊目標。
這些目標都早就裝訂在蘇聯的彈道導彈上面,只需要按一下按鈕,半個小時之內貨物送達,比麥當勞還要快。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中部沙漠地區還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黑點。這里不是沒有人嗎?沒有人沒錯,但這里有導彈發射井。于是都是重點照顧的對象。
圖片上的三角是第二波次打擊的目標,將第一次攻擊沒有“照顧”到的地方再做一次精心的梳理。
整體打完之后美國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紅色的深淺是核彈破壞程度的大小。
基本上第一波來自蘇聯的核打擊后美國就已經不會有能夠從陸地上發射核彈的裝置了。
那么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則在這個時候就能夠體現出作用。
核彈發射3分鐘后,在北美防空司令部就已經可以偵測和識別來襲的核彈數量和目標了。在這個時候,戰略轟炸機就已經開始起飛,同時核彈發射井也進行開啟,在敵方的導彈落地前會盡可能多的射出發射井內的彈道導彈。
在海洋內的核潛艇也會立刻得到消息進行反擊。
這樣的話,第一波核彈還沒有真正落地爆炸,還擊的核彈就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