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肆虐,全國人民隔離在家,不出門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思前想去,在家已經呆這么久了,也該干點啥事了,還是搞點學術吧。我打開自己的電腦,沖了一杯美式咖啡,在家里的落地窗前,沐浴著下午四點的太陽,然后……
然后我在屏幕前呆坐了三個小時……
錯了錯了,重來……
我打開電腦,看了一下自己的論文題目,反復思考了自己的論文思路,從盤古開天到宇宙爆炸,從水底世界到天上飛仙,終于悟出來一個道理。我還沒有做好寫論文的前期準備。
我薅了薅自己稀疏的發際線,思前想去,于是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完美的論文前期計劃。
論文結構是不固定的,不同學術領域的論文,結構也是不一樣的。經過知網、萬方上的論文對我的熏陶,我終于搞清楚了一篇合格的碩士論文從頭到尾的章節框架。
論文的結構基本上都是緒論+理論概念基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研究結論+研究不足及展望+參考文獻。章節之間環環相扣,千絲萬縷,一步一步推進直到得出最后的結論。
其中提出問題的部分就是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基本的情況中提煉出問題及存在的原因;解決問題的部分是自由發揮的章節,但是需要結合研究理論和分析方法去具體展開研究的過程,按照此類方法常規的寫作步驟完善論文中的重點章節內容。
俗話說,肚子里沒墨水,哪能寫出一篇好論文。第一步已經過來了,這個步驟就是需要我去大量的查閱文獻了,有的放矢。
論文沒有思路,可以按照專業去知網搜索同專業論文,整合專業論文的幾個大致方向和思路;文章研究進展的部分一籌莫展,可以去搜關鍵詞匯:研究綜述;內容不知道怎么創新,就去查閱最近的期刊,看看最新的期刊在研究領域內的突破和趨勢,尋找和自己研究論文匹配的內容。
當然,查閱文獻也是技巧活。作為文獻小白的我,最重要的就是要“高效”。最方便的方法,必然首選PaperPP和谷歌學術,這兩個網站整合了大量的文獻資源,一個搜索框就能查找12個平臺的文獻資料,非常方便,一覽無余應有盡有。
當然,搞學術中國知網也是必不可少。作為國家知識資源共享的權威平臺,知網旗下的“知網研學”最近也開放了在線免費閱讀服務,讓我的懶惰無路可走。不管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搜索關鍵字都可以得到我想到的。
還有一些超NICE的網站,方便大家各取所需。
師大云端下載站:可以搜索中文論文、專利;
OALib免費論文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數、理、化、等各大領域論文;
全國圖書館論文搜索網:注冊郵箱即可使用;
IntechOpen:幫助搜索英文文獻,也需要用英文搜索;
國家數據網:涵蓋國家各類數據,還有各種可視化項目;
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網:不僅有圖表,還可以下載附件;
大木蟲學術導航:一個學術資源整合網站,沒有你找不到,只有你不想找;
文獻不僅要會找,還要會讀。要不然文獻數量倒是增長了不少,寫的時候還是舉步維艱。所以,文獻不僅要讀,還要精讀。
精讀就是讀摘要,讀結論,先讀文章在講什么,然后再在文獻中精準定位你需要的部分,進一步結合到自己的論文中,借鑒文獻豐富自己的論文,更可以在沿用原作者方法的基礎上升華。
雖然論文還沒有開始寫作,但是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平生所學,所有章節肯定不能雨露均沾,這樣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章節是文章的重點,因此會分配較多的時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入比較前瞻性的理論方法或研究模型,提高論文的可研性和創新性,既吸睛又實用。只要這部分大致先完成了,其他部分再結合思路,從大綱出發擴充具體實在的內容,論文整體就可以完整出爐了。
一篇論文通篇下來,少說也得三萬多字,有些人寫著寫著就留下了跑題的淚水,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在寫作思路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抓住需要解決的問題,避免論文跑偏;在寫作時注意保持論文的前后連貫性,這樣也可以減少跑偏的可能。論文完成后,仔細檢查論文,再次審視論文思路是否嚴謹,保證盡量萬無一失。
寫論文也是力氣活,費時費力費腦,但是論文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是無法替代的。前期工作差不多也準備完了,向著畢業的終極目標,沖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