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很多評測,還是不知道固態硬盤怎么買?
測試平臺不同,測試結果雞同鴨講無法對比?
款式太多,總是下不了決心?
▼ 這次破曉把主流的M.2固態都放到一起測試,給你一個最直觀的結果,結 尾 會 有 速 看 版。
不只是今年618,只要想買,就可以參考這一篇,或者可以收藏,需要選購時再參考。
選品三星、西部數據、雷克沙、金士頓、惠普、鎧俠、威剛、浦科特、影馳、大華等。
產品型號、是否為單面布局、主控芯片、閃存顆粒、在同平臺下的跑分(理想環境下)。取消“關閉設備上的Windows寫入高速緩存緩沖區刷新”。
測試環境為20℃室溫,開放式安裝,有通風無散熱片。以三星PM91A1和980 PRO為例,測試時溫度可以達到70℃,如果不額外通風溫度會更高。越是性能好的固態硬盤,越需要機箱風道和散熱片的輔助。
▼ 測試平臺為R7 5800X MSI B550 UNIFY 主板,主板帶四個M.2A接口也是很魔幻,主板自帶的支架,裸平臺的搭建變得很輕松。
測試數據只代表本次平臺,以及手中樣品的結果。具體成績會收到不同的平臺、產品批次的影響,譬如SN750就有三個版本。
SSD緩外成績版已經在碼了(測試的時間會長很多)
三星是少有的可以總攬上下游產業鏈的SSD品牌,從閃存顆粒到主控再到DRAM緩存,都是made in Samsung。
三星 PM981 / PM9A1 512GB
PM9A1 是走PCIe 4.0通道的固態硬盤,要完全發揮性能,需要搭配X570、Z590等主板的支持。
這款和PM981A、PM961等產品一樣,都是面向OEM的產品,會被應用在整裝主機、筆記本等環境中,是性價比比較高的一款固態硬盤。
銷售渠道主要在淘寶和天貓,1TB漲價,但512GB版本的價格不錯,如果主板不支持Pcie 4.0 也可以選擇PM981A。
但要注意的是:這類OEM產品只有店保。
顆粒:第六代V-NAND閃存顆粒(3D TLC)
布局:單面顆粒
緩存:緩存512MB LPDDR4
主控:8nm Elpis主控 S4LV003
標準:NVM Exress1.4
保修:店保
連續讀寫分別為:6.49GB/s、4.76GB/s,接近PCIe 3.0固態2倍左右,4K成績的提升沒到2倍,有些項目差距可以縮小到10%,但整體是領先的。
點評:不算性能最強的PCIe 4.0固態,但性價比不俗。
OEM盤不支持個人送保,如果要穩妥建議買三星的980 PRO(PM9A1是980 PRO的OEM版)。
哦對了,PM9A1為512GB,980PRO 為500GB,實際容量差距為11GB。
絕對容量上PM9A1占優,但OEM盤也有翻新的問題,面世越久概率越高,具體買哪一種需要自己判斷。
顆粒:第六代V-NAND閃存顆粒(3D TLC)
布局:單面顆粒
緩存:512MB LPDDR4
主控:8nm Elpis主控 S4LV003
標準:NVM Exress1.4
質保:5年質保或視寫入量
因為二者在本質上屬于同一款硬盤,因此測試數據不分伯仲。
均不算最快的PCIe 4.0固態,但4.0SSD目前還沒有內卷到這個程度,用著放心就好。
三星980也被稱為980 PRO的青春版,走PCIe 3.0通道,而且是無外置緩存的方案,降低了成本,價格也更低一些。
你要問我值得買么?我覺得比較一般,競品實在太多,三星980遠不是唯一選擇(西數 SN750 / 雷克沙NM620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緩存:無外置緩存方案
主控:S4LR033主控(PABLO)
閃存:第六代V-NAND閃存顆粒(3D TLC)
標準:NVM Exress1.4
質保:5年或視寫入量
布局:單面顆粒
▼ 以連續讀寫而言,三星980不是最快的,算是第一梯隊靠后的位置。比較神奇的是2048kb字節的讀取速度比較快,整體不突出但小細節有亮點。
點評:零售版更穩沒錯,但替代品有很多,如:WD SN750、雷克沙NM620、金士頓KC2500等。
970EVO Plus基于970EVO升級,依舊是Phoenix主控。
970 EVO Plus的性能相比980全方位的提升了一檔(雖然AS SSD的分數差不多),在消費級970 EVO Plus才是PCIe 3.0下的真高端款,980明顯靠邊站。
閃存:9x層堆疊3D TLC閃存
主控:Phoenix主控
速度:緩外速度850MB/s(500GB版),1600MB/s(1TB版)
布局:單面顆粒
質保:5年或視寫入量
▼ 實際測試中,確實全方位吊打980,如果一定要說消費級PCIe 3.0通道SSD 的條件下評個旗艦,這款一定是有力的競爭者。
點評:挺好的就是有點貴。增加的這些性能,邊際效應遞減太過明顯。
雷克沙(Lexar)的品牌2006年被鎂光收購(沒錯就是和英特爾合資做晶圓廠的那個鎂光)。
因為攝影特別吃高速內存卡,而雷克沙是少有的我買得起的高速內存卡品牌,在那個閃迪、東芝是UHS-II SD卡王道的年代,我屯了不少雷克沙的卡(雷克沙的卡,性能好,價格還很良心)。
所以一度出現了“攝影愛好者比PC DIYer更了解雷克沙。”的情況,因為雷克沙的儲存卡定位篇中高端,攝影儲存卡的市場(銷量)其實并不大(而且還不容易壞),導致鎂光決定出售Lexar。
品牌被國內江波龍longsys(國內最大的閃存設備制造商之一)收購后,開始拓寬自己的NVMe SSD產品線。
目前主流的固態品牌,都在做兩個類型的M.2固態:
一個是旗艦級,也就是SN750左右的性能,讀寫雙3000 MB/s主打高性能。
另一個是入門級,大約為SN550的性能,2000MB/s的連續讀寫(甚至更低)就可以。
雷克沙NM620的定位就是SN750級別。
▼ 嚴格來說NM620不是雷克沙最早的旗艦M.2固態,在2018年它就推出過一款在當時屬于旗艦級定位的NVMe固態硬盤——NM700,采用了Marvell 88SS1092主控。
但新品NM620的性能明顯強于NM700,所以在命名上雷克沙還是挺保守的(有點謎?)。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DM620主控(英韌IG5216定制,1200MT/s高速閃存接口)
閃存:96層堆疊的鎂光B27B閃存(鎂光原片)
標準:NVM Express1.4
緩存:無外置DRAM緩存
質保:5年或視寫入量
▼ 使用了英韌IG5216主控的NM620,性能在無外置DRAM方案的SSD中,也就三星980的性能和NM620差不多。
二者互有勝負,4K成績的側重點也不同,尋道延遲三星980更快一些,但連續讀寫NM620稍微占優。
再說主控的供應商英韌科技,它的老板以前就是Marvell(馬牌主控)的首席技術官,這樣一聯系也能解釋為什么性能不俗。
雖然目前英韌名聲不顯,但就我幾輪的測試,我想會有更多的消費級產品接受IG5216主控的。
評價:和三星980互有勝負的一款M.2 SSD,主控的技術比我想象中強很多,價格也明顯更低,性價比突出。
想買SN750、三星980的也可以考慮這一款。
上文說過目前主流的品牌都會做一款旗艦,一款入門級。
雷克沙NM610就是一款定位比NM620低,主打性價比的款式,對標的也是SN550,促銷時價格低到感人,目前500GB券前¥399,1TB券后¥749。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慧榮SM2263XT
顆粒:64層3D TLC NAND(美光B17A閃存)
標準:NVM Express1.3
緩存:無外置DRAM緩存
模擬緩存:空盤130GB
質保:3年或視寫入量
▼ 雷克沙NM610性能:這個定位的固態硬盤多是無緩存方案,靠HMB技術將一部分內存當作自己的緩存來使用。
另外慧榮SM2263XT主控的體積小,單面可以容納更多顆粒,做成大容量應用在筆記本上。
點評:慧榮SM2263XT的方案性能上中規中矩(放在幾年前是很不錯了),主打性價比,結合價格的話還是可選的,屬于SN550的平替。
惠普的固態硬盤一直以性價比高著稱,京東的銷量也確實不錯。同時HP也在做企業級SSD,
在消費級領域,惠普的策略同樣是旗艦和入門款并行。分別是EX950和EX900。在這二者時間的還有EX920。
EX950是EX920的升級款。
這代惠普用的比較多的是鎂光的閃存芯片(BW封裝),價格也是真的便宜,如果追求性價比的話惠普EX系列是可以考慮到選擇。
其中EX950 ,1TB版本標稱3500MB/s,2900MB/s,算第一梯隊的性能,結合價格就比較香了。
布局:雙面顆粒
主控:HP8088(HP定制慧榮SM2262EN)
顆粒:64層3D TLC NAND(2TB版本為鎂光原片)
標準:NVM Express1.3
緩存:有DRAM緩存
質保:5年或視寫入量
EX950的順序讀取比順序寫入快很多,前者是第一梯隊,后者比同容量的SN550快一籌(1700MB/s)
1TB版本的EX950,寫入速度可以到2900MB/s,算是第一梯隊,512GB版本的速度會低一些。
點評:EX950 512GB性價比高,1TB版本性能更強。
EX900定位在SN550附近的款式(其實EX900也賣了3年了,方案已經升級),主打性價比。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HP8068(HP定制慧榮S2263XT)
顆粒:鎂光64層3D TLC NAND99(BW封裝)
標準:NVM Express1.3
緩存:無外置DRAM緩存
質保:3年或視寫入量
▼ 惠普EX900 512GB性能測試:
EX900采用了無緩存方案(主控不支持),采用了HMB技術代替外置緩存(類似于三星980的無外置緩存)
點評:沒什么說的,就是便宜。
最早有人和我說M.2固態和SATA3固態價格倒掛的朋友,舉的例子就是EX900,性價比是真的高,屬于SN550和NM610的平替。
如果主板的M.2插槽用完,可以考慮SATA3接口的固態硬盤,作為游戲盤、倉庫盤以及下載暫存盤。
其中性價比比較高的就是惠普S700。
標準:ACS-2 Revision3
傳輸模式:SATA / 600
主控:H6578(慧榮定制)
質保:3年或視具體寫入量
▼ 惠普S700性能:
受限于SATA3通道的上限,S700表現得中規中矩,可以用來做單機游戲的啟動盤和高速暫存盤。
點評:價格低,如果M.2接口用完,又忍不了HDD的慢速,作為下載的緩沖盤或游戲啟動盤不錯,可以考慮選購。
在非自有晶圓廠里的固態品牌里,金士頓應該是體量最大的。
2021年,金士頓旗下既有主打性能的KC2500,又有追求高性價比的NV1系列,居中還有A2000,不論抱著什么預算,在Kingston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型號。
金士頓也有新款的入門級SSD,那就是NV1,主打的就是便宜。
▼ 除此以外,目前的金士頓的旗艦是KC2500,對標的是SN750,而且還有TT的散熱馬甲加持。
▼ KC2500 1TB 主要信息:
布局:雙面顆粒
主控:慧榮SM2262EN
閃存:96層 3D TLC閃存
緩存:外置1GB
策略:動態SLC,可以全盤和固定(切換)
標準:NVM Express 1.3
▼ KC2500 1TB版本性能:
達到了消費級PCIe 3.0旗艦級別性能,不只是連續讀寫,4K性能也很突出。
點評:自封裝的NAND,看不出是供應商,但KC2500的性能確實不賴。NV1強在價格便宜,二者各取所需。
金士頓A2000的定位在NV1和KC2500之間,高于SN550,低于SN750,屬于中高端款式。
若是覺得用不著KC2500的性能,又不想使用入門級的NV1,那么A2000是居中的選擇(同樣有TT散熱片版本)。
▼ A2000 500GB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SMI SM2263ENG
閃存:64層 3D TLC閃存(鎂光原片9JB2D -NW951)
緩存:外置DDR3L 512MB
策略:動態SLC,可以全盤和固定(切換)
標準:NVM Express 1.3
▼ A2000 500GB 性能:
在CDM的4K測試中,A2000幾乎要把SN550給錘爛了,它本身的定位確實高于SN550:
點評:中高端性能遠超NV1,適合有一定預算,不想買入門級產品的用戶。
西部數據固態硬盤的前身是閃迪,閃迪和東芝合建了NAND工廠,所以西數也是少有的自己做主控、自己做NAND的品牌之一。
SN750是第一梯隊里非常有名的一款固態,因為它出得早,連續性能又摸到了PCIe 3.0的天花板,導致被很多人認為它是第一梯隊的守門員(和它面世早有關)。
我覺得不至于,它的性能比守門員高,但肯定不是性能最強的。我使用的是EKWB散熱馬甲版。
另外SN750有新老兩個版本,如果算上第一代的黑盤,那么就有3個版本。
▼ SN750 1TB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SanDisk 20-82-007011(新主控20-82-00705-A2,Marvell 88SS1093馬甲)
閃存:64層 3D TLC閃存 (新SN750為96層,跑分少有提升)
緩存:海力士 1GB DDR4L 2400MHz
標準:NVM Express 1.3
質保:5年或視具體寫入
另:SN750的SLC Cache比較小,512GB只有6GB左右,對比同類型產品:970EVO有24GB。
▼ SN750性能:作為第一梯隊的守門員之一,SN750基本是PCIe 3.0通道下固態硬盤的完全體(盡管它不是最快的)。
點評:口碑比較好的一款SSD,主板不支持PCIe 4.0,又需要有旗艦性能的用戶可以考慮
SN550基于SN500升級而來,由PCIe Gen3 x2升級為PCIe Gen3 x4。
目前非常便宜的一款SSD(相對而言),便宜到閑魚到處都是礦渣在賣,寫入幾百TB基本快到壽命終點了。
建議買新品,雖然是入門款,但口碑確實不錯。
▼ SN550 1TB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SanDisk 20-82-01008-A1
閃存:96層 3D TLC閃存
緩存:無外置緩存
標準:NVM Express 1.3
質保:5年或視具體寫入
▼ 西數SN550 1TB 性能:
閃迪顆粒 閃迪主控(也有說魔改的馬牌,但閃迪本身收購了一家主控公司)帶來的是相對可以接受的性能,本身價格便宜,SN550就成了入門級的守門員。
點評:目前看來中規中矩的性能,但是比SATA3通道快很多,再加上價格便宜,實在不怎么怎么選,可以考慮這一款。
鎧俠的前身是東芝固態硬盤,東芝被收購后固態硬盤業務獨立出來,更名為鎧俠,鎧俠的NAND顆粒也是自有工廠而來,因此算是原片。
RC10的目的很明確:我就是來殺價的。
促銷的價格實在感人,性能中規中矩(連續讀寫比較弱),但是4K性能非常好,算是咸魚翻身級別的4K性能(4K讀寫在我們平時的使用中非常重要,當然如果你更在意連續讀寫的話,它確實一般)
▼ 鎧俠RX10 500GB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KIOXIA定制E12C
閃存:東芝 3D TLC
緩存:512MB DDR4
標準:NVM Express 1.3
質保:5年或視具體寫入
▼ 鎧俠RX10 500GB的連續讀寫確實很一般,但4K成績不錯,部分4K幾乎是A2000的兩倍。
點評:雷克沙NM610、西數SN550的替代品,不過連續讀寫略糟糕。
鎧俠自更名以來就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旗艦固態,直到G2面世(RD20)。
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是NM620/SN750/KC2500一個層次的產品。天不生G2,鎧俠就抬不起頭。
▼ 鎧俠RX10 500GB 主要信息:
布局:雙面顆粒
主控:TOSHIBA自研主控 TC58NC1201GST-00-BB
閃存:定制3D TLC NAND
緩存:512MB(1TB版本為1GB)
標準:NVM Express 1.3
緩外速度:1400MB/s(1TB版)
質保:5年
▼ 鎧俠G2 性能測試:
緩內速度已經超過了SN750,感覺SN750真的有成為守門員的潛質。
點評:就速度而言,G2真的把SN750打成了守門員。
大華的主營業務和海康威視高度重疊(也同是A股上市公司)。
不過海康的固態在很多人眼里已經是“斯人已逝”,海康自己的促銷也主要圍繞拼多多在進行。
再說大華,目前第三款M.2 SSD就做到了緩內R:3400MB/s、W:3000MB/s的成績。也聽說他們在三星挖人,發力儲存業務,特點是支持10年質保。
▼ 大華C900 PLUS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Innogrit (英韌)IG5216BBA
閃存:鎂光 3D TLC NAND
緩存:512MB(1TB版本為1GB)
標準:NVM Express 1.3
緩外速度:1400MB/s(1TB版)
質保:10年
大華C900 PLUS性能:
連續讀寫很漂亮,4K成績和SN750互有勝負,128kb文件SN750更強,這些差異我認為來自于主控的陣營的不同。
點評:第一梯隊的性能,旗艦定位,價格不算貴。另外英韌的主控也著實有搞頭。
目前大華的三款M.2 SSD分別為入門款 C900,中端款C900 PRO,目前性能最好的就是C900 PLUS。
后兩者都送金屬馬甲,就顏值來說我還是更喜歡C900 PRO一點。
▼ 大華C900 PRO 主要信息:
布局:單面顆粒
主控:Marvell 馬牌88SS1092主控
閃存:Longsys封裝的64層TLC NAND,手里的批次可能是三星的V-NAND(K9AHGD8H0M)
緩存:512MB(1TB版本為1GB)
標準:NVM Express 1.3
質保:10年
▼ 大華C900 PRO 512GB性能測試:
性能比較接近惠普的EX950,另外和海康的C3000也比較相近
點評:除去高達3500MB/s的連續讀取速度,和SN550 1TB殺得有來有回,但加上連續讀取(打開單機游戲等),C900 PRO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威剛的產品線很長很廣,但是就是沒什么話題度。目前很多產品都缺貨,有不少型號我就不拍了,從抽屜里找了一款在售的S11PRO 512GB。
這是一款2019年上市的產品,但也不算很古董,因為SN750也是這個時期,不也生龍活虎做著守門員的活。
▼ 威剛S11 PRO主要信息
顆粒:64層3D TLC(有鎂光原片,也可能摸到自封片)
主控:慧榮SM2262EN
布局:雙面
標準:NVM Express 1.3
模擬緩存:空盤動態緩存55GB。
如果有人需要高性能的SATA3 SSD(在主板不支持M.2或M.2接口已用完的情況下),除了三星意外,還可以選擇ZADAK。
ZADAK是宇瞻旗下的高端線,隨手做的SATA3 SSD性能不錯。
我這個平臺硬盤的整體跑分都比較保守,HP S700的分數為884,ZADAK的分數為1079,而且是隨手跑到,不是極值,從百分比看這個差距也不小了。
點評:目前做品質好一點的SATA3 固態的品牌比想象中更多少,如果對4K和質量更高的要求,可以考慮宇瞻旗下的高端吸納,ZADAK。
干掉高速U盤的可能不是更快的U盤,而是SSD。
一再下探的價格,讓M.2固態硬盤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以其口香糖大小的體積甚至有直接取代U盤的架勢。
▼ 從左到右分別為:M.2硬盤 、M.2硬盤盒、雷電3 硬盤盒、傳統3.5英寸機械硬盤:① 和 ④ 體積差了百倍。
▼ 幾年前我們還在糾結移動硬盤體積太大、U盤容量太小,現在只需要一個M.2 便攜硬盤盒,就可以把2TB的U盤隨身攜帶。
而且,目前連支持雷電3的M.2硬盤對拷盒都已出現。
未來M.2固態硬盤可以是系統盤、可以是下載緩存盤、淘汰下來的M.2 固態還可以是移動硬盤甚至U盤。
▼ 害,直到遇到奇亞幣。
奇亞幣需要高速SSD來P盤,擦寫壽命掉得飛快,直接倒逼廠家修改硬盤的出廠壽命。
好在目前奇亞幣的價格暴跌,SSD的價格逐漸回到理性,因此這次618剛需固態的用戶可以直接入手。
很多人遇到過用迅雷同時下載10視頻任務,電腦會卡死。
因為機械硬盤的物理磁頭的工作模式在并行下載時會導致磁盤滿載。如果你使用了固態硬盤,可以并行下載20個以上的任務而不出現卡頓。
西數SN850 、三星980PRO、三星PM9A1
三星970EVO PLUS、西數SN750、雷克沙NM620、金士頓KC2500、三星PM981A、威剛 S11PRO、惠普 EX9520(1TB)、大華C900 PLUS
HP EX920、金士頓A2000、大華C900 PRO
PCIe 3.0入門款:西數SN550、雷克沙NM610、HP EX900、金士頓NV1
三星系列、ZADAK、HP S700
測試不易,同平臺的更費時。
完結撒花,哦不對,緩外測試稍后補上。感覺有用可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