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我們的周圍,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工作的好手,在日常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左右逢源,他門的職業生涯就好像開了掛一般,似乎一切都盡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但也有些人在職場中卻處處碰壁,工作低質低效、同事關系堪憂、升遷艱難無望……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職場命運?
歐美暢銷書作家理查德·泰普勒在《極簡工作法則》中指出,決定職場人能否領先一步的關鍵在于他們的態度和思維框架,僅僅只是關注局部,滿足于手頭上的工作,卻沒有站在宏觀層面思考問題,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未來。這是那些無法成為高管的人所忽視的職場法則。
理查德·泰普勒職場生涯豐富多彩,涉獵領域廣泛,他將自己30多年的職業生涯經驗總結成一條條簡單的法則,分享給每一位渴望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人。他的個人成功促使他踏上了傳道授業解惑的道路,與大眾分享他的成功法則,因此他也被稱為為“個人成長”的導師。
《極簡工作法則》是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叢書之一,在英國,這套歐美史上最暢銷的心理自助叢書家喻戶曉,它的影響力甚至媲美《哈利·波特》。
如今,“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是歐美各地機場書店里都會擺放、碼堆的一套書,這套書所倡導的理念也已經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超過240萬人在按照他所建議的法則行事。
讀完這本書之后你就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出類拔萃的職場人,他們之所以能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從來就不是什么幸運使然,而是努力踐行了正確的工作法則的結果,也許我們未曾探究過其中的奧妙,但他們的成功一定是有方法可循的。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么下面我就為大家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
1、 在職場中,我們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并比其他同事更出色?
2、 職場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引導他人對我們進行正面的評價?
3、 混跡職場,晉升是一門學問,職場人應如何為晉升做準備?
好,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
法則一、引起上司的注意,主動遞交報告
忙碌的辦公室里,我們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視,這時候,不要只顧著埋頭于日常瑣碎的工作事務之中。相反,如果我們能跳出這些手頭上的工作瑣事,而是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比如,如何才能讓大家更有效率地處理這些細瑣工作?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報告,向上司提交匯報。這樣的話,上司很可能就會認為你是一個喜歡動腦筋的人,是一個可造之材。
理查德在此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主動提交報告雖然也是一個從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小竅門,但只能偶爾為之,并且要保證報告內容的確實是真實有效的,能夠為公司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而且最好還要讓上司的上司也能看到。
當然了,也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要想讓上司注意到自己,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極為出色,當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其實我們已經開始領先于我們的同事了。
法則二:不安于現狀,建立自身優勢
不安于現狀意味著,僅僅把我們手頭上的工作做好了還不行,還要不斷地學習和鉆研,想辦法建立起自己的優勢。所以,當其他人覺得有一份工作就已經心滿意足,每天渾渾噩噩地熬到下班,然后收拾東西回家的時候,我們絕不能也像他們一樣,想在職場中領先他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在職場中領先他人,最直觀的標準就是升職加薪。所以,這也是我們踐行極簡工作法則的最終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應該以更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督促自己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別人8小時完成的工作,我們應該要求自己6小時、甚至4小時完成,剩下的時間,我們要用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并擁有過人的才能。
比如說,訓練自己制作ppt的能力、演講才能或者數據分析能力,這樣下次在工作匯報的時候就能讓人刮目相看、印象深刻。當我們擁有了突出的優勢和技能之后,相信我們也會逐漸成為職場中越來越被需要,乃至無法取代的人。
法則三:謹慎行事,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職場中,有兩種行為非常致命,那就是拖延和敷衍。理查德在此建議,為謹慎行事,確保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余地。
舉個例子,當領導給我們安排某項工作,假如我們預估周三差不多可以完成時,一定要爭取比實際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和老板說要到周五才能完成;假如我們還需兩名人手才能完成工作,就盡量要求三名。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耿直的聽眾可能會覺得,這不是欺騙上司嗎?非也。
表面上看,作為員工我們似乎沒有對老板說實話,但從工作的角度來說,我們只是想更謹慎一些,確保更好地完成工作,從而不得已將一些意外因素充分考慮進來。當一切順利,我們比預期的時間更早交付工作成果的時候,相信上司反而會更加贊賞和信任我們。
所以,在職場中,適當地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和人手,謹慎行事是一條正確做事的法則。因為這比預留時間不足或者人手不夠,導致潦草敷衍或者拖延工期要好太多了,職場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只要我們最終事情辦得漂亮,這些實在算不得什么。
此外,職場中,還要注意盡量少犯錯。智慧的人善于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從而獲得經驗和教訓。雖說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會犯錯,尤其是入行不久的新人,但職場畢竟不是學校,每一次的犯錯很可能都需要自己來買單,因此,你犯的錯越少越好。
當你周圍有同事犯錯時,你不能僅僅覺得這只是他人的過錯,與自己無關。因為他人今天犯的錯誤,并不代表我們以后不會再犯。所以,一定要了解前因后果,但請一定不要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天真地去盤問同事,你究竟犯了什么錯了呀?
切記,對于犯錯的人來說,此刻他的心情必然不好受,再去盤問無異于揭他人的傷疤。正確的做法是,幫助他們一起改正。畢竟同事之間,并不全是競爭,我們也不希望他們犯錯。找出犯錯的原因,并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我們是否會犯同樣的錯誤?否則下次當我們再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我們的下場說不定會更慘。
好,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如何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比我們的同事更出色?除了要讓自己的工作引起他人的注意,借助一些小技巧獲得上司的關注,比如主動遞交報告;還要不安于現狀,讓自己擁有過人的才能;最后,注意謹慎行事,減少犯錯,學會從他人的錯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來審視和糾正自己的行為,這樣的工作理念一定會讓我們更受益。
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如何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比我們的同事更出色?
法則一:不泄漏過多信息,不背后傷人
理查德認為,對于尚在考慮中的工作計劃或者想法最好不要告訴任何人。比如你在考慮辭職、申請加薪或者申請公司內部的新職位等。不要向任何人泄露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不去炫耀,因為這很有可能招來他人的閑話,甚至不利于我們的計劃的順利執行。
道理很簡單,為他人保守秘密從來都是一件很考驗人的事情,但出賣他人卻很容易,甚至能為自己換來利益。哪怕我們只告訴過一個人,事情也可能會宣揚開來。
比如,當你把自己的計劃告知給你的同事A,然后你的同事A又告訴與他交情不錯的同事B,再接著…最后,原本只屬于你個人的小秘密卻很快就在小范圍內傳開了,這只會對你職場生存不利。
所以,對于自己的計劃和安排,理查德的建議是:請一定藏在心里,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錯到哪里去。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遇到其他人向我們打探消息怎么辦?很簡單,編個理由搪塞過去就好了。
可能有聽眾會疑問,咦,你這不是在教我們說謊嗎?其實,這只是轉移他們的視線而已。相信生活中,當有些事情我們不想與他人分享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是這么做的。
另外,還有一條也很重要,職場中千萬不可背后傷人。舉個例子,小張和小王都在競選經理職位,但千萬不能因此去傳播對方的負面消息,甚至以不正當的手段去打壓對方,這都是職場競爭中非常下三濫的招兒。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畢竟,機會并不是天天有,大家都想要爭取。理查德告訴我們,正確的做法是: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實力,讓管理層意識到我們的出色,并巧妙地影響管理層的決策,而不是非得拼命指出對手到底有多么糟糕,多么比不上我們。
任何時候,向外求,都永遠不如向內求。多檢視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時刻去議論他人的短長。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了高層的需求,并確保自己做到足夠優秀,突出我們的專場,展示出我們超出上司預期的才能才是正人君子所為。
法則二: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努力獲得同事的友誼和認同
職場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他人的談資,人們會據此對我們進行評價,所以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盡量表現出積極友善的樣子,塑造出良好的個人形象,努力獲得同事的友誼和認可。
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理查德給出了幾點小建議。比如,不隨意傳播八卦、不抱怨、真誠地贊美他人和維護弱者等等。八卦是無所事事的人借此打發時間而已,讓閑話在我們這里停止。有人會問,有同事非要跟我們講八卦,我們又看不慣怎么辦呢?
對此,正確的做法是,聽聽就算了,不要太在意,也千萬不要去傳播,而且也不必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樣子。此外,工作中最好不要抱怨,一個愛抱怨的人不僅影響自己,更容易形成負面的傳播效果。這些都不利于我們塑造良好的職場形象。
以上這些是確保我們不致于招人反感,但要真正獲得同事的友誼,這些還不夠。理查德認為,掌握一定的職場禮儀、真誠地贊美他人、維護職場中的弱者,有助于我們獲得同事的友誼和認同。
就拿握手來說,看似很簡單,卻能傳遞出很多的信息。職場中的握手禮儀是一門有趣的學問,也是初次見面,建立他人對我們評價的開始。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正確握手呢?理查德告訴我們,當我們和別人握手的時候,應該堅實有力,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力量和熱情,并同時報上我們的姓名。這樣可以顯得更加友善、隨和、自信,并能散發出一種堅定的氣質,給人留下一種成熟的職場人的印象。
如果我們要贊美他人,那么一定要真誠,避免言過其實,如果我們在贊美時,表現得很有親和力,那么我們就能贏得好感。比如,當同事穿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來上班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好喜歡你上衣的款式哦!能告訴我你是在哪里買到的嗎?”
或者當同事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工作匯報,我們也可以對他說,“我很享受你剛才的展示,簡直太棒了!”當我們真誠地贊美別人的時候,不僅我們心里是愉悅的,被贊美的人心里也會更開心!
此外,還要維護公司中那些失意的同事,趨炎附勢的人其實最讓人討厭。即使有些人此時有些不得志,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對他們態度傲慢,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必要的時候維護他們,為他們說一些好話,這并不太難。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給他人留下正直、公正的好印象,而那些被我們維護的人,必要的時候,相信也會在關鍵的時候支持我們。
在職場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傳達出我們的自信、正直以及可信賴的品質。聰明的人總是知道如何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保護自己,并贏得同事的友誼和正面評價。
法則三:了解他人動機,只說有意義的話
每個人都有需求,職場中的人更是如此,有人為權,有人為財、也有人為名譽,甚至有人僅僅是為了報復他人…….對于小部分為謀求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的人我們要尤其小心,只有揣摩清楚了每個人的動機,我們才能不致于撞到槍口上,在陰溝里翻了船。
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勤于思、慎于言”是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的處世哲學,至今依然很有道理。
就職場來說,說話之前一定要多思考,切忌沒有弄清楚他人的需求,尤其是領導的意圖,就亂發表意見。聰明人懂得少說話,而不是喋喋不休。話說得越多,難免就會錯得越多,如果我們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很有可能就會“禍從口出”。
比如,公司開會討論該選擇哪個方案,但其實兩個方案不管是從成本上、還是在市場回報上,并無明顯區別,但唯一的區別在于,一個方案是A做的,一個方案是B做的,但B其實是領導私底下培養的接班人,是人都會有私心,這種情況下,領導肯定是傾向于選擇B提供的方案的。
但為了表明公允,領導還是會詢問大家的意見,這時候即使你可能認為A做的方案更好,但也請住口。不明白上層的意圖,僅從個人好惡來發表言論是不成熟的表現,也會給上司留下考慮事情不夠周到全面的印象。
此外,發表講話時,盡量只說有意義的話,有意義的話才有影響力。這就要求,說話之前一定要過腦,理清思路,做到表達精準、措辭嚴謹,不要說得啰哩啰嗦的,讓聽者不知所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了穩定的風格之后,我們就能給自己在職場中樹立一個智慧可靠、且成熟穩重的形象。
好,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職場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并引導他人正面地評價自己呢?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強調的是,職場人不應該主動泄漏自己過多的信息,讓他人抓住把柄,讓自己陷于不利的處境;
其次,塑造客觀公正的職場形象,真誠地贊美他人,照顧職場暫時失意的同事,贏得多數人的友誼和認可;最后,還要分析他人的動機,了解他人的需求,發表意見前多思考,力求邏輯清晰、表述有條理,成為職場中可以被信賴的人。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的第二個重點。
要成為領先的少數人,成為職場中的精英,那么晉升是我們必然要走的道路。但這就好像一條獨木橋,雖然不能說千軍萬馬,但終究競爭慘烈,畢竟管理的崗位就那么多,但想上去的人卻不少。
法則一:積極融入集體,并密切關注公司事務
就像沒有人會喜歡一只黑色的綿羊,一只白色的烏鴉,或是魚群中游向不同方向的魚。
既然在一個企業中,而且有升職的打算,那么就要認可它的文化和宗旨。只有我們內心里認可它,我們才能更好地為它工作。
但也有人會問,如果我們不太能接受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怎么辦?理查德告訴我們,那也沒關系,因為我們不必去信仰它,只需要適應和融入。即使無法全盤接受,表現出合群一些、融入一點就可以了,但沒有必要太格格不入。
此外,為了努力獲得管理層的認可。理查德建議,熟諳企業的宗旨,并盡力為己所用,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適時引用幾句,如果表現得足夠真誠,真的在為公司利益考慮,那么就很有可能為我們在老板面前加分。
另外,還要密切關注公司內部事務。不管是和領導交談,還是和親近的同事聊天,都要多談及公司的事務和問題,而不要僅僅只是關注自己的小利益,長期堅持這樣做,就會給大家留下我們是真的非常關注企業的發展,甚至會要讓他們覺得我們已經是管理層中的一員了。
比如,在完成工作之余,積極思考如何降低某項工作的成本?提高團隊合作的效率?想出一個能讓全員都受益的建議,而不只是造福自己或者所在的部門,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好像很辛苦,但他們其實樂在其中,而且最終一定會受益。
因為這種人不自私、無公害,對大家都有利。一旦有合適的晉升機會,老板首先考慮的一定會是這樣的員工。因為相比較對公司事務漠不關心的人,這樣的人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明顯也會更強。
法則二:了解升職心理學
既然想要晉升,那么不了解一點升職心理學肯定是不行的。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如果我們想要申請一個職位,只要具備了與職位相匹配的經驗和能力,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就能保證勝券在握。事實遠非如此,甚至可能與表象大相徑庭。
當一個職位出現了空缺,原因其實有很多,也不是只需要我們符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就可以的。造成某個職位出現空缺很有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總部要求設立這個職位,但你的經理并不想招人;該職位裁撤在即,只要暫時找個人補缺,半年之后一并裁員;或者該職位就是總經理為了他的親戚朋友而設的……
所以,雖然有時候看上去很簡單,但其實實際情況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即使在我們很符合職位要求的情況下,決策層依然無力量力左右我們的晉升結果,甚至連應聘的機會都不給我們。所以,要想在職場中順利晉升,需要了解一些升職心理學,選擇合適的時機出擊,才能提高勝算率。
法則三:行為舉止像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士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都知道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也經常對此行為進行批判,但自古至今我們好像都無法擺脫以貌取人的陋習。以前一個人以貌取人,我們就說那人是“只敬羅衫不敬人”,現在就更直接了,比如我們會罵那樣的人膚淺、勢利眼、外貌協會的等等。
盡管都知道這樣做不好,但卻又很難做到客觀公正地看待所有人。這就說明,我們人在很多時候都是憑直覺進行判斷,感性有時候會主導我們的意志,并使得我們對他人作出不那么客觀的評價。
就職場而言,如何讓我們的行為舉止為我們加分就成了一件尤為重要的事。理查德說,如果我們表現得像個辦公室小職員,人們也會把我們當作菜鳥對待,而當我們表現得像個經理的時候,人們就會接受我們是個經理。所以,讓自己的行為舉止看起來更符合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士的形象尤為重要。
先入為主是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雖然我們的言行舉止并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晉升,但卻可能影響他人是否認可我們作為職場人的形象符不符合標準。所以,在職場中,我們一定要表現得成熟穩重、自信果敢,讓人覺得我們是個舉足輕重的人。
其次,還要熟知最新的管理技巧。要想晉升,那么絕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睡大覺,而要時刻有危機感,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為了給晉升加碼,我們還要了解最新的管理詞匯,知道上層最近都在關注和談論什么。
理查德提醒,在談論管理技巧的時候,盡量避免顯得跟不上時代。比如,以前的“后勤”部門,現在有了一個新名稱,“供應鏈管理”,我們必須及時了解和吸收這些新的詞匯,如果我們不能消化這些知識,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顯得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那么就很有可能就會被擋在決策圈外。
好,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職場人如何為晉升做準備?除了要積極融入所在企業的文化和宗旨,還要多關注公司事務,不局限于單獨個體或者部門的小利益,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和解決問題;其次,還要多了解一些升職背后的心理學,避免太天真入了職場的坑;最后,言行舉止要向成熟的職場人看齊,穩重成熟,考慮周全,讓領導放心。
首先我們講到了職場人如何做好本職工作,比其他同事更優秀?出色完成手頭上的工作是基本要求,但要讓自己的能力被認可被關注,創造機會和時機展現自己也很有必要。最后,在職場中一定要謹慎行事,為自己留有余地和空間,爭取充足的時間和人手,確保更優質地完成工作。
其次我們講到了職場人如何保護自己,引導他人對我們進行正面的評價?職場險惡,保護自己不落他人話柄,這是身處職場的我們首先要學會的生存智慧,職場有人得意,必定就有人失意,但失意之人并不一定就一無是處,學會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并適時予以維護,也未嘗不可,甚至會給他人留下正直、友好的印象;最后還要學會揣摩他人的心思,尤其是領導的意圖,少說話,多思考,敏于言,慎于言。
最后我們講到了職場人如何為升職做準備?
極簡工作的所有法則最終的指向就是職場人的升職目標,在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并在職場中塑造了良好的口碑之后,當我們信誓旦旦地想要升職的時候,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關注企業的內部事務,獲得上司的認可和信任,還要了解一些升職背后的心理學,不致于傻傻地為他人的成功做了墊背;最后,言行舉止上要優雅持重、給人一種成熟的職場人的印象。